王強
【中圖分類號】R32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19-01
張先生今年40歲左右,正值不惑之年的他事業(yè)蒸蒸日上,精力充沛,每天工作非常繁忙。前幾日張先生忽然感覺腹部墜脹,大便中攜帶血絲,吃了一段時間的止痛藥和止血藥后病情并沒有好轉,到醫(yī)院進行胃腸鏡檢查發(fā)現結腸位置存在腫瘤,大小與雞蛋類似,形狀為菜花狀,通過病理檢查,醫(yī)生告訴張先生,他患上了大腸癌。大腸癌主要是指直腸癌和結腸癌,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均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大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由于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很多人也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出現腹瀉、腹痛、便血等癥狀時,很多人誤認為是腸炎或拉肚子,這也導致錯過了最佳時機,如何早期發(fā)現大腸癌是需要人們重點了解的問題。
一、什么是大腸癌
大腸癌在不同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有一定差異,我國近幾年大腸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中老年人發(fā)病率高于青年人,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區(qū)發(fā)病率高于農村地區(qū)。大腸癌早期沒有特異性臨床癥狀,很多患者無法及時發(fā)現,在出現便血等情況時,大腸癌已經進入中晚期,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早期進行手術的存活率可達90%以上,如中晚期進行手術,存活率只能達到10%,為此需對大腸癌詳細了解,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1]。大腸癌是臨床多發(fā)惡性腫瘤,主要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可發(fā)生在人體的直腸、盲腸、升結腸、乙狀結腸等部位,并逐漸向近端發(fā)展,大腸癌的發(fā)病與遺傳、生活方式、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大腸慢性炎癥、環(huán)境等因素相關,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人是主要發(fā)病人群。大腸癌早期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大便潛血、消化不良及輕微不適感,隨著病情的逐漸發(fā)展,患者會出現腹痛、腹部包塊、腸梗阻、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發(fā)熱等癥狀,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會對人體其他器官造成影響,在不同部位發(fā)生的大腸癌會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
二、大腸癌如何早期檢查
早期大腸癌主要發(fā)病位置在直腸黏膜,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醫(yī)生通過直腸的指診能夠發(fā)現黏膜部位存在隆起結節(jié)狀物質。大腸癌隨病情的發(fā)展會產生潰爛和繼發(fā)性感染,如腫瘤阻塞腸腔,患者會產生便血、便秘、腹痛、大便存在粘液、不明原因骶骨疼痛等癥狀,利用直腸指診可發(fā)現絕大部分大腸病變,也可確定腫瘤的移動度、形狀、質地等,如指診發(fā)現指套上存在粘液,可診斷為直腸內存在膿血性分泌物。
40歲以上是大腸癌的高發(fā)人群,為此需要改年齡段人群定期進行大便潛血試驗,如試驗結果呈陽性,則可認為患者存在大腸癌的風險,為此需要進一步進行氣鋇雙重造影和結腸鏡檢查,這兩項檢查需要40歲以上人群每隔5年進行1次。同時,大腸癌的發(fā)病與遺傳因素相關,腸息肉患者的子女患有腸息肉的幾率約為50%,為此應當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加強篩查[2]。如父母、兄妹等親屬患有大腸癌,需在40歲后進行結腸鏡檢查及大便潛血試驗。家族性腸息肉人群其基因存在一定的缺陷,為此需要在青年時期定期急性結腸鏡檢查。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患者需要每隔2年進行結腸鏡檢查,黑斑息肉病患者也需要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通過定期的體檢,做到大腸癌的早發(fā)現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三、如何有效的預防大腸癌
對于沒有任何大腸癌臨床癥狀的人群需要加強健康普查,中晚期大腸癌和早期大腸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有些出血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夠發(fā)現,有些出血肉眼可見,為此需要利用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確定腸道內是否存在腫瘤。同時,人們需要對大腸癌的家族史進行了解,如親屬中存在大腸癌患者,需要定期開展健康普查。同時,很多疾病,如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等需要進行放射性治療,治療后出現大便習慣改變、便血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警惕大腸癌的發(fā)生,并及時就醫(yī)檢查。另外,很多人臨床檢查各項指標均正常,但經常出現記憶力減退、頭暈、渾身無力等癥狀,這種狀態(tài)屬于典型的亞健康狀態(tài),如長期得不到改善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引發(fā)大腸癌發(fā)病幾率升高,為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鍛煉,利用慢跑、打球等運動方式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大腸癌。
飲食是預防大腸癌不可忽視的因素,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飲食結構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素成為了現代人飲食的主要特點,每天攝入過量的營養(yǎng)物質無法及時消化,極易導致腸道過于油膩及動脈粥樣硬化,加之很多人缺乏鍛煉,腸道蠕動能力不足,導致很多有害物質在腸道內長期滯留,進而出現腸道炎癥,這也成為了大腸癌的發(fā)病基礎。為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需要對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做出必要的調整,戒煙酒,合理膳食,增加每日運動量。日常飲食中需要減少油脂和糖分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的攝入量,通過健康飲食,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3]。
四、大腸癌怎么治療
結腸癌可通過手術切除治療,依據癌變的位置和影響范圍確定具體的術式,如患者為Ⅰ、Ⅱ、Ⅲ期大腸癌,可通過區(qū)域淋巴結清掃和根治性大腸癌切除術治療,如患者處于大腸癌Ⅳ期,腸道嚴重出血,腸梗阻,則需要采取姑息性切除,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緩解臨床癥狀的效果。直腸癌手術難度比較大,主要術式包括直腸全系膜切除術、低位前切除術、經肛門切除術等,如患者屬于Ⅱ、Ⅲ期直腸癌,可通過放療、化療等方式縮小腫瘤。
綜上所述,大腸癌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早期無明顯癥狀,為此需要40歲以上人群定期體檢,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時調整飲食習慣,降低脂肪和熱量的攝入,增加運動量,提高身體免疫力,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
參考文獻:
[1] 張計訓,司仙科,李煒等.健脾補腎方聯合化療在大腸癌術后復發(fā)轉移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9(07):1585-1587.
[2] 彭慧,黃芳,王巧燕等.健康素養(yǎng)管理量表(HeLMS)在大腸癌初篩陽性居民中的適用性評估[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9,46(03):338-343.
[3] 王俊蘭.養(yǎng)正消積膠囊配合化療治療大腸癌中采用護理干預對癌因性疲乏睡眠質量和療效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07):118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