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芳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29-01
多數女性患者都伴有白帶異常情況,白帶異常作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征兆,諸多疾病均會導致白帶異常情況的發生,例如慢性宮頸炎、陰道炎等。所以部分女性在發現白帶異常的時候就會擔憂不已,并服用消炎藥物,往往導致藥不對癥,加重機體的損害。
女性在出現白帶發黃時不必過度擔憂,影響白帶發黃的因素較多,除了相關的婦科疾病之外,還有一些情況會導致白帶發黃:
1、上火因素:若患者喝水較少、熬夜、平素飲食喜歡辛辣、生冷、肥甘厚膩等食物,易導致女性患者出現上火情況;機體上火會導致白帶發黃,若女性患者發現白帶發黃,或伴有白帶異味,但無其他臨床癥狀,則需考慮為上火導致,陰道局部溫度及濕度升高,進而導致霉菌的生長,導致白帶發黃、異味情況的發生。
2、脾虛濕熱:我國傳統醫學認為,機體脾虛濕熱會導致白帶發黃,由于脾虛導致機體運化失衡,機體氣機運行不暢,進而導致濕熱下注,進而出現白帶色變,出現白帶色黃或色白,白帶量多,淋漓不盡;加之女性機體脾虛的機率較大,可見女性患者表現為典型的面容發黃,食欲不佳,小腹及四肢發涼等情況[1]。
若女性發現白帶發黃,需加強局部外陰的清洗,保持局部衛生;多喝水,日常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多食用清淡、維生素含量高及粗纖維的食物,提高機體營養狀況;日常穿著以棉質衣物為主,穿著寬松的棉質內褲,及褲子,避免外部因素壓迫局部血液循環;并加強病情的監測,若經飲食及作息調整后癥狀沒有好轉,需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病因后予以對癥治療;若出現白帶異常,例如顏色、量、性狀及氣味的改變,考慮宮頸、陰道及內生殖器炎癥病變,需到正規的醫院進行系統化的診治,避免延誤病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相關疾病發生機率[2]。
白帶為陰道排液,為女性特有的生殖分泌物,經由陰道排出對機體有益的液體,主要由宮頸腺體、陰道粘膜滲出物及子宮內膜腺體分泌物相混合而成。白帶中含有陰道上皮脫落的細胞、白細胞及非致病性細菌等,可促使陰道內酸堿均衡,為陰道防御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可有效抵抗細菌及病毒的侵襲,于機體具有一定益處。于正常狀況下,陰道排液情況與機體月經周期相關,隨著月經干凈,陰道內的排液色白、量少、呈糊狀,于排卵后2~3d,陰道排液會變渾濁,量少而粘稠;于月經前后,由于盆腔內充血的影響,陰道粘膜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白帶量增加。
臨床將白帶分為病理性白帶及生理性白帶,其中病理性白帶主要是由于炎癥導致,臨床病理性白帶包括泡沫狀白帶、無色透明粘性白帶、水樣白帶及凝乳狀白帶;
1、泡沫狀白帶:多以色白及灰黃為主的泡沫樣白帶,白帶異味呈酸臭味。
2、無色透明粘性白帶:白帶性狀與雞蛋清較為相似,或偏渾濁,臨床主要癥狀為白帶量增多,無其他顯著臨床癥狀;無色透明粘性白帶多見于頸管炎、慢性宮頸炎及雌激素應用等。
3、豆腐渣白帶:由于陰道外陰及陰道壁附著白膜狀物,擦除后可見紅腫粘膜面,易導致霉菌的感染;臨床出現豆腐渣樣白帶多伴有外陰燒灼及外陰瘙癢等癥狀,臨床癥狀明顯。
4、水樣白帶:主要是由于早期輸卵管癌、子宮癌及惡性腫瘤表現的白帶增多現象。
5、膿性白帶:白帶顏色多呈黃色,臨床發生因素多是有以細菌感染導致,例如結核菌、淋球菌等;梅毒螺旋體同樣可于導致陰道內化膿性感染,若患者表現為大量特殊氣味的白帶由陰道排出,應高度懷疑為陰道內是否有異物,可能為嚴重感染。
臨床導致白帶異常的因素較多,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1滴蟲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的白帶主要表現為稀薄膿性,顏色偏黃,多伴有泡沫、灰黃色或黃白色,并且白帶伴有明顯的異味,滴蟲性陰道炎常常伴隨滴蟲性外陰炎情況。
2、霉菌性陰道炎:當患者患有霉菌性陰道炎時,白帶顏色呈白色或偏黃色,性狀偏粘稠,偶爾表現白帶性狀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陰道炎呈豆腐渣樣及乳凝狀;霉菌性陰道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灼熱感、瘙癢、小便痛等,并且部分女性患者主述伴有性交痛等感受。
3、宮頸糜爛:女性患有宮頸糜爛,可見白帶顯著改變,白帶顏色黃,無特殊氣味,性狀若膿涕。
4、盆腔炎、子宮內膜炎是同時表現為白帶量增多,白帶性狀呈稀薄,顏色偏黃,臨床癥狀伴有腹痛。
5、婦科腫瘤:婦科腫瘤,例如卵巢囊腫等,可能伴有白帶異常癥狀,其中常見的婦科腫瘤為子宮頸癌,早期疾病表現為白帶性狀呈粘液狀,并伴有白帶量多;腫瘤晚期由于腫瘤病灶區組織的分解、壞死等情況,臨床癥狀除了白帶增多還表現為明顯的惡臭味。
白帶異常的預防與婦科疾病預防具有高度相似,女性應加強個人衛生,于同房前注意對外陰的清洗,于同房后及時清洗陰部并排尿;加強經期衛生,避免經期性交,及時更換衛生巾,并于每日采用溫水進行外陰的清洗,及時換洗內褲,注意使用的毛巾、盆與其他生活用品分離;清洗后的貼身衣物需于陽光下暴曬殺菌。
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的防護,由于公共衛生場所具有大量的霉菌,于外出時避免使用酒店的盆浴,使用公用馬桶時需進行皮膚隔離。日常護理時選擇合適的清潔用品,避免使用酸性的清潔物品,避免損害陰道內的酸堿指標;日常使用衛生巾時不要吝嗇,建議間隔2h進行更換。
臨床婦科醫生建議女性患者避免過度清潔外陰,避免頻繁使用藥物成分的洗液及衛生巾,以免影響陰道內的酸性環境;陰道內本身的弱酸性環境具有陰道自潔能力,臨床顯示Ph值為4的女性護理液適合進行日常的清潔,注意使用頻次[3]。
加強性伴侶的健康防護,于生活中采用正確的避孕方式,避免長期服用避孕藥物,由于避孕藥物中含有的雌激素會促進霉菌的生長;若患者為霉菌性陰道炎,應避免使用藥物避孕,建議采用物理性避孕;若患者為陰道感染性疾病,建議性伴侶共同治療,避免性伴侶存在隱匿性炎癥;臨床研究顯示,性伴侶炎性是導致女性陰道炎反復發作的主要因素,加強對兩性健康的宣教,提高生殖健康意識。
參考文獻:
[1] 劉永生. 白帶染色和陰道炎五聯檢法對陰道分泌物的對比分析[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0,37(05):373-374.
[2] 呂秀英. 健脾祛濕湯治療炎癥性白帶異常效果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06):645-646.
[3] 焦瑞寶,黃雅婷,劉娜,周蘇慧. 六項白帶生化標志物聯合檢測在陰道炎診斷中的應用[J]. 安徽醫學,2014,35(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