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慢性心衰主要是指心臟結構、功能發生異常變化,使心臟排血量顯著減少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求,出現體循環淤血、灌注不足等病理變化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在臨床中,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策略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心衰分期、分級來制定,可分為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本文主要介紹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以及居家自護方法等,以使患者和家屬能夠更了解心衰的治療與康復。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自我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63-02
心臟就如一個“水泵”,持續地以5~6L/min的速度將血液運輸到全身各個部位,但當心肌組織受到損傷或心臟負荷增加時,心臟就如一個彈性減弱的氣球,其舒張、收縮力均會降低,泵血功能也會隨之下降,導致心臟輸出的血量難以滿足機體各個組織器官的生理需求,而且各個組織器官的血液也不能回流至心臟,導致心臟功能減退,即為心衰。在臨床上,幾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隨著病情惡化均會進展為心衰。相關研究報道[1],慢性心衰患者的長期預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50%。因此,加強慢性心衰患者的防治至關重要。
1 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方法
慢性心衰的治療目標是不僅要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需針對心肌重構機制,延緩病情進展,進而降低病死率[2]。 下文將重點介紹舒張功能不全性心衰和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
1.1 舒張功能不全性心衰
A——避免應用地高辛,可采用ACEI、ARB類藥物治療:地高辛能夠增加心臟收縮力,使左室流出道壓力階差進一步增大,致使左室順應性降低,故舒張功能不全者不可應用地高辛[3]。與此同時,ACEI類藥物(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等)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構,改善癥狀。若ACEI不耐受的,可服用ARB類藥物。
B——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卡維地洛、比索洛爾等)可加強舒張期心肌擴張能力,減慢心率,進而使舒張期充盈時間增加,改善癥狀。
C——應用鈣通道阻滯劑治療:鈣通道阻滯劑(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能夠擴張外周血管,抑制細胞外鈣離子內流,有利于減輕心臟負荷。
D——利尿劑、低鹽飲食:利尿劑(如呋塞米等)以及低鹽飲食均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腫,減輕心臟負荷。
1.2 收縮性心力衰竭
A——應用ACEI、ARB、醛固酮拮抗劑治療:ACEI類藥物(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等)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構,改善癥狀。若ACEI不耐受的,可服用ARB類藥物(纈沙坦、厄貝沙坦、奧美沙坦、依普沙坦、氯沙坦等)。與此同時,對于晚期心衰患者,還可應用醛固酮拮抗劑(如螺內酯、依普利酮等)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促進水鈉排泄,擴張血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
B——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卡維地洛、比索洛爾等)能夠緩解心衰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C——應用強心藥治療:強心藥(如多巴胺、米力農等)能夠增加心肌細胞的興奮性,提高心肌收縮力,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
D——采用利尿劑、地高辛治療,并低鹽飲食:利尿劑能夠減輕臨床癥狀,降低再住院率。地高辛能夠增加心肌收縮力,反射性降低末梢血管的阻力,利于改善心排血量。低鹽、限制水攝入量能夠有效減輕水腫癥狀。
2 慢性心力衰竭用藥注意事項
2.1 體重監測:心衰患者用藥治療期間,應每天清晨稱體重,若發現體重持續增加,或體重減輕并由頭暈癥狀,應及時就診調整治療方案。
2.2 遵醫囑服藥:心衰治療周期較長,部分患者由于長期用藥,極易產生厭煩、消極情緒,出現少吃藥、漏服藥、停藥等情況,結果導致心衰復發。因此,心衰患者不能隨便更換藥物的用法、用量,尤其是服用地高辛、利尿劑患者,更需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2.3 保持大小便通暢:大小便通暢有助于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減輕心臟負擔。
2.4 緩解夜間睡眠心衰癥狀:若患者在夜間睡眠時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癥狀,應及時取坐位或取高枕臥位,必要時還可舌下含服硝酸異山梨酯或硝酸甘油緩解癥狀。但若癥狀不緩解的,不可反復舌下含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 慢性心力衰竭居家自護方法
3.1 飲食:少鹽清淡有營養
慢性心衰患者因遵照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的飲食原則,盡量少吃腌肉、醬菜等隱性高鹽食物,同時適當限制水分的攝入,根據尿液、汗液的排泄量確定飲水量,盡量選擇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此外,還需選擇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如魚肉、蛋、奶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切忌暴飲暴食,以免增加心臟負荷,引起病情反復。
3.2 情緒:穩定平和
負性情緒不僅不利于疾病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是導致疾病急性發作。而穩定的情緒、平和的心態以及愉快的心情能夠有效穩定病情,故家屬應多開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但切勿過分關注患者的病情,以免引起其緊張,也盡量不要將相關不愉快的事情告知患者,避免因難過、激動致使心衰急性發作。
3.3 作息:保證睡眠充足
充分的休息能夠有效保護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臟功能,故心衰患者需合理安排每日的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充足,同時每日中午也要適當休息。
3.4 活動:以不感疲勞為度
慢性心衰患者進行適當活動不僅能夠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或褥瘡,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機體心肺功能的儲備能力。因此,心衰患者可選擇進行散步、打太極、氣功等舒緩的運動,而且活動強度以心率<100次/min、不感疲勞為宜。一旦出現氣急、心慌不適立即停止運動。
3.5 復查:根據情況調整用藥
慢性心衰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出院后病情雖穩定,但每隔2~3周需到醫院復查,必要時需進行心功能測定、水腫與體重變化情況、電解質指標等項目,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黃德嘉,張澍.慢性心力衰竭最佳藥物治療與心臟性猝死的預防[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8,22(1):4-7.
[2] 董洪玲,王中魯,張亮,等.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2):246-248.
[3] 馬桂伶,張麟.地高辛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12):116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