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湘 李清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74-01
根據近幾年的資料顯示,世界肥胖人口的比例在不斷的增加。肥胖是導致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的重要原因,其中肥胖導致的最為常見的就是高血壓。當是體內脂肪過多時,血管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此時血管就需要增加更大的壓力才能保證血液的循環流動,從而在管內形成了高壓。科學研究表明,人體體重每增加4.5kg就會使收縮壓增加4mmHg。
肥胖型高血壓會引起患者表現出頭暈、頭疼、失眠等癥狀,且相比其他類型的患者更加容易感到饑餓,此時要控制自己進食的分量,暴飲暴食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所以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顯而易見,那么我們更應該從本質上去了解這種高血壓的機制,從而對癥下藥。
1 肥胖型高血壓的機制
體內過度的脂肪累積會加重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心輸出量的增加導致左右兩側心室異于常態,心室的異常使心臟的舒張和收縮功能紊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系統,是保持血壓的一種調節機制)活性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可以由肥胖所引發的胰島素抵抗導致。脂肪,特別是腹腔脂肪更加容易與胰島素產生聯系而參與胰島素抵抗。由肥胖所引發的睡眠呼吸暫停也能夠導致血壓升高。
1.1 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
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下丘腦產生特定激素的水平增高,引起血管收縮,使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系統)更加興奮,分泌出更多的血管緊張素作用于血管中,血管緊張素的作用是使血管收縮,從而進入一個不良的激素分泌的循環,導致血壓升高。
1.2 腎臟的病理變化
嚴重肥胖可以改變腎臟的結構加上異常的血液指標,會導致腎病、腎性高血壓的發生。患者體內血漿腎素含量的升高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致其興奮,產生的過量的血管緊張素又會刺激腎臟增加對水、鈉的重吸收。體內過高的醛固酮會影響腎臟以及心腦血管的功能,繼而又能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1.3 血糖高
血糖過高會使血管內堆積有過多的終末糖基化產物。它不僅能夠與蛋白或者脂質形成交聯物質,來促進膠原糖基化,使血管變得僵硬;同時也能結合受體發揮加強代謝、加快代謝速度,促使炎癥發生的作用,導致血管舒張異常。
2 治療
顧名思義,肥胖型高血壓的罪魁禍首就是過度肥胖,治療的基礎概念也是減肥減脂,降低體重。
2.1 減重及藥物輔助治療
在飲食方面多加注意,選擇低熱量的粗糧、蔬菜和水果等,少吃高熱量、高脂肪或者油炸食品。調節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運動才是正確的減肥方法。患者有肥胖引發的相關疾病或是運動減肥策略失敗之后可以用藥物進行輔助治療。一般使用的藥物有中樞食欲抑制劑、腸道脂肪吸收抑制劑。
中樞食欲抑制劑能夠增加腹飽感,降低人體對饑餓的感受,減少了熱量的攝入,發揮其減肥的作用。例如:氯卡色林,適用于BMI指數≥27kg/m2的肥胖患者,有便秘、乏力等副作用。芬特明作用于減肥的效果好,但是有抑郁、焦慮等副作用。腸道脂肪吸收抑制劑比食欲抑制劑的副作用更少一些,但也會有少部分患者出現排氣、排便增多等副作用癥狀。對于伴有高血糖的肥胖患者可以使用降糖類藥物,例如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等。這些藥物不僅可以降低血糖,也可以達到輔助減肥的目的。
2.2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根據肥胖型高血壓的機制可以了解到,降低血壓可以選擇抑制RAAS系統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從機制上下手,抑制系統中血管緊張素過度產生,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在使用藥物治療時必須觀察患者的血壓、血脂等心血管指標和體征。若是血壓在三個月內不間斷測量值為標準范圍內則為康復。
3 結論
肥胖型高血壓積極治療的話痊愈率是很高的,但是仍然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勤加鍛煉,防止復發。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治療都會伴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所以藥物使用一定要謹遵醫囑,切忌自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