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粲
【摘要】目的:對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腰硬聯合麻醉方式進行干預,分析其具體的效果及對血流動力學影響。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中,選擇7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對兩組分別采用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干預,把兩組的麻醉效果以及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評價和分析。結果:與實驗1組相比,實驗2組的開始起效時間、麻醉阻滯時間以及血流動力學指標都是比較有優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具有較好的效果和穩定的血流動力學。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腰硬聯合麻醉;麻醉效果;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32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87-02
髖關節手術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手術,具有出血量多以及手術時間長等特性,加之老年患者的機體抵抗力較差,對手術沒有很好的耐受力,因此選擇何種麻醉方式進行干預是非常關鍵的[1]。髖關節置換術中常用的兩種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研究表明,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進行應用,具有麻醉起效快以及陣痛效果和松弛肌肉效果好等優勢,本文選擇70名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把腰硬聯合麻醉的具體效果進行研究。
1 資料與分析
1.1 患者的臨床資料
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中,選擇7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每組中35名患者。實驗1組中最小年領和最大年齡分別是43歲和74歲,平均(56.32±3.01)歲,本組中有18名男性患者和17名女性患者。實驗2組中最小年領和最大年齡分別是41歲和73歲,平均(58.69±4.01)歲,本組中有20名男性患者和15名女性患者。在科學的臨床診斷下所有患者都要接受髖關節的置換,患者各項身體指標符合手術開展的條件。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差異是沒有統計學意義的。
1.2 方法
在術前30min將10 mg地西泮和 0.5 mg阿托品常規注射,靜脈滴注乳酸林格液。患者進入手術室,監測各項生命指標,建立靜脈通道,把1.0μg/kg瑞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2 mg/kg維庫溴銨為患者進行推注,等各項指標穩定后再進行麻醉方式的干預。全身麻醉方式:患者取仰臥位,氣管插管操作成功后,把麻醉機連接,進行機械通氣干預,把丙泊酚 10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 0.1~1.0 μg/(kg·min)進行靜脈泵注,間斷推注維庫溴銨以維持麻醉效果。腰硬聯合麻醉方式:患者取左側臥位,背部屈曲,從 L3~4 選擇穿刺點,刺入蛛網膜下腔,2 mL0.75%羅哌卡因和1 mL10%葡萄糖注射液注入,把注射速度控制在0.2 mL/min,在硬膜外留置導管。
1.3 對兩組患者評價和分析的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動力學的指標進行分析和比較。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阻滯完全時間等。
1.4 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將收集的數據用SPSS.20進行統計和分析,資料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檢驗,如果P<0.05,那么就證明差異是有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臨床麻醉效果進行分析和比較
結果顯示,與實驗1組相比,實驗2組的麻醉藥劑量較少,開始起效時間以及麻醉阻滯完全時間都時比較少的,很顯然,實驗2組是比較有優勢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下表1。
2.2 對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動力學指標進行分析和比較
結果顯示,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指標,差異是沒有統計學意義的,在治療后,與實驗1組相比,實驗2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指標較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下表2。
3 討論
綜上所述,接受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腰硬聯合麻醉方式進行干預后,有較好的麻醉效果以及較穩定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患者的疾病治療騏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值得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軍鋒.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在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效果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05):559-560,DOI: 10.19435/j.1672-1721.2017.05.035.
[2] 何林,文麗,呂國榮. 腰硬聯合麻醉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蘇醒延遲的影響[J]. 醫學綜述,2017,23(11):2278-2281,DOI: 10.3969/j.issn.1006-2084.2017.11.043.
[3] 周曉敏. 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人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9):359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