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紅明 朱鐵艷 鄧麗娟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06-02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喉部位急性炎癥的綜合統稱,多數是病毒引起,少數患者是細菌引起的,且發病群體的年齡、性別、地區十分廣泛,傳染性較強,甚至還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文章結合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就如何通過護理來減退病發時頭腦發熱問題進行探究。
1 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細菌所引起的,臨床表現為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高燒等疾病,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很容易引發腦缺氧、高溫昏厥等問題,后果十分嚴重。
2 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癥候要點
上呼吸道感染在中醫稱傷風感冒,具體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前者宜辛溫解表,常用杏蘇散或荊防敗毒散。后者宜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常用銀翹散加減或桑菊飲。當前,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癥候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1,風寒束表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患者的惡寒嚴重,發熱較強,沒有出現發汗的現象,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肢體酸痛。第二,風熱犯表證。出現這種現象的臨床表現為發熱沉重、微惡風寒、鼻塞、頭痛、咽喉疼痛、舌苔發黃等。第三,暑濕襲表證。出現這種現象的臨床表現為頭重、胸部悶脹、舌苔白膩等。
3 上呼吸道感染的降熱
患者在發燒的時候需要將室內溫度設定在26攝氏度到27攝氏度之間,同時確保患者身體皮膚的干爽,及時更換患者身上的衣物,清潔患者的口腔和眼唇,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情煩悶問題。在患者身體發熱的時候需要及時采取必要的手段來測量患者的身體溫度,在溫度升高時需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降溫操作,具體降溫措施如下:在身體溫度沒有超過38.5攝氏度的時候可以單純的采取物理降溫的方式,而如果物理降溫沒有及時控制體溫,體溫不斷提升則是需要為患者服用必要的藥物。物理降溫的常用方式是溫水擦拭身體、服用溫熱開水、熱水泡腳、開窗通風等。在應用溫水擦拭身體的時候需要應用干凈的小毛巾從上到下一次進行擦拭,對于類似腋窩、腹股溝位置上大動脈,則是需要用力擦,一直到皮膚微微泛紅,從而達到更理想的降溫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頭部冷敷的方式,應用35%酒精擦浴或溫水擦浴,高熱煩躁者給退熱劑的同時應給予苯巴比妥以防止驚厥的發生。
在采取物理措施之后,如果患者的身體溫度沒有降低,則是可以配合使用藥物進行降溫處理,即在肛溫39攝氏度,腋溫38.5攝氏度的時候進行降溫處理,具體方法如下所示:①應用25%比例的安乃近溶液滴鼻,每次滴入一滴到兩滴,滴入患者鼻腔之后的一個小時患者的體溫就會降低。②口服百服寧,如乙酸氨基酚口服液,根據患者的發熱輕重與否可以選擇口服液的服用間隔時間。
4 上呼吸感染的護理
第1,患者所在的環境需要安靜、干凈,避免室內環境其他因素對患者治療的刺激。同時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的變化,警惕其出現高熱驚厥問題。第二,在護理患者的時候需要經常檢查患者的口腔粘膜是否出現皮疹,在患者咳嗽的時候還需要注重觀察患者的咳嗽性質和神經系統情況,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防患于未然。在發現患者出現咽后壁膿腫的時候需要及時將這種情況報告醫生,同時提醒患者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因為膿腫破裂所引發的窒息問題。第三,對于可能發生驚厥的患者,在對其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巡視,安排專門的人員監測畫著的病情,在患者的床邊設置好相應的防護床檔,準備好一切急救物品,為接下來的急救護理提供重要支持。在發現患者出現驚厥現象之后需要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確保患者的呼吸順暢,并將患者放置在平躺的臥位上,去掉枕頭,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解開患者的被褥,去掉其口腔分泌物,避免出現因為抽搐引發的窒息問題。在患者出現驚厥時很有可能會咬破自己的嘴唇和舌頭,為此,需要在患者的上唇和下唇上鋪墊含有紗布的壓置班。第四,出現高熱情況的患者一般會呈現出出汗多的現象,在汗液蒸發之后一些無機鹽成分會停留在皮膚上,停留的汗液很容易讓患者遭受到額外的涼意。第四,患者如果具有嗜睡的特點,在其熟睡之后需要注重變換患者的體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按摩患者的后背、臀部等,目的是更好的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五,在降溫操作之前還需要注重提醒患者多引用白開水,避免出現因為持續發熱所引發的虛脫問題。另外,在患者發熱之后還需要為其補充充足的營養物質,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避免出現脫水現象。第六,對患者的家長進行積極的指導,通過指導引導患者的家屬更為全面的了解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從而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如果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理,其能夠快速好轉,但是如果在發病之后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就會引發高熱驚厥、腦損傷等問題,引發肺炎、、腦膜炎等,后果嚴重。為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關人員通過學習不斷積累更多關于上呼吸道感染預防和治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