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丹 楊歌

【摘要】目的:針對性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進行研究與探討。方法:隨機選取60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進行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再將其分為30例實驗組患者以及30例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間通過常規護理針對照組患者進行干預措施,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針對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術后相關指標。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6±1.9)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81.3±2.5)分(P<0.05);實驗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拔管、住院時間(d)以及并發癥概率等指標均提示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針對性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術后康復、生活質量的改善均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具有廣泛應用以及實際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臨床護理路徑;康復情況
【中圖分類號】R3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07-01
近年來胸腔鏡手術的技術進步迅速,通過微創手術創傷小、術后康復時間短等明顯優于傳統開胸手術等特點,逐漸成為當前臨床治療肺癌的主流方法。與此同時,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要求也日漸備受關注。通過結合心理學、營養學、臨床醫學等多種學科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更加預防性的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達到降低患者并發癥、提升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選取60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的行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的患者為實驗對象,現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實驗資料 隨機選取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進行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的60例患者,分別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7、女13例,年齡在48~79歲,平均年齡為(60.6±2.5)歲,病程為0.5~3.5年,平均病程為(1.7±0.3)年,實驗組男16、女14例,年齡在49~80歲,平均年齡為(61.3±2.2)歲,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1.6±0.4)年。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通過肺癌相關的影像學以及輔助檢查確診為肺癌患者,且符合相關的手術適應癥。研究對象排除標準:符合相關的手術禁忌癥,或患者為精神異常、語言聽力障礙、依從性過低等情況。兩組患者基本資料以及疾病相關檢查數據經統計學比較,符合可比性原則,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實驗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模式,主要措施為:(1)以護士長為首擔任組長,搭配主管醫師1名,責任護士6名以及手術室護士2名作為護理路徑小組。(2)通過詳細的記錄患者資料,各項患者評估指標以及病史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流程,以時間為橫軸,護理措施作為縱軸的方式繪制護理網,以半年時間為限進行3次的路徑效果測試并逐步修改路徑直至符合預期的臨床護理效果。由護理長分配小組各成員工作,諸如院內環境介紹,疾病認識及治療方法講解,營養教育、心理疏導等護理干預措施,手術室護士在術前將相關手術器械、藥品嚴格按照醫囑準備妥當,在術中及術后需嚴格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術后指導患者服用藥物、營養攝取,疼痛護理、康復鍛煉等護理措施。(3)護理措施的小組作業:由護士長分配護理作業項目后,責任護士需按照流程圖嚴格執行相關措施,并按時規范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對于出現的異常狀況需進行詳細確認后告知主管醫師。(4)質量控制:通過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路徑記錄表與相關的結果統計,及時修正不完善的護理路徑,達到改善護理模式的目的。
1.3 評價指標 通過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自評量表調查患者接受護理期間對于護理人員專業、護理質量、服務態度等多項指標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滿意度越高。通過統計患者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以及拔管、住院時間、并發癥概率等康復指標進行康復情況的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處理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兩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用t檢驗,結果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可知,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拔管、住院時間(d)以及并發癥概率等指標均提示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胸腔鏡手術的技術進步迅速,通過微創手術創傷小、術后康復時間短等明顯優于傳統開胸手術等特點,逐漸成為當前臨床治療肺癌的主流方法。與此同時,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要求也日漸備受關注。通過結合心理學、營養學、臨床醫學等多種學科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更加預防性的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達到降低患者并發癥、提升滿意度、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拔管、住院時間(d)以及并發癥概率等指標均提示康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針對性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術后康復、生活質量的改善均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具有廣泛應用以及實際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敏.臨床護理路徑對肺癌微創胸腔鏡手術患者康復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7):104-105.
[2] 沈玉美,章喜林,麻美媛.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9,57(08):161-163+168.
[3] 陳秀蘭.護理流程圖在肺癌微創手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應用[J].中外醫療,2019,38(0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