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春梅
【中圖分類號】R32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15-01
乙肝發病原因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此病毒在乙肝患者唾液、淚液、血液、乳汁、汗液等諸多分泌物中存在。根據既有調查結果發現,我國感染乙肝患者數量較多,占據世界乙肝患者的三分之一比重。雖然乙肝屬于傳染性疾病,但仍可以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在了解乙肝知識的同時認真遵守,就能夠有效降低乙肝臨床發病率。在預防乙肝方面,我們需要了解乙肝疾病的傳播途徑,并以此為依據,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那么,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我們該如何預防乙肝呢?以下將展開進一步地研究與分析,以期為乙肝疾病預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 何為乙肝?
乙肝,即慢性乙型肝炎,也就是乙肝病毒的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程超過六個月具有慢性肝炎表現的患者。乙肝以惡心、乏力、肝區疼痛感強烈和腹脹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在臨床研究中,可將乙肝劃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種類型。乙肝疾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此需給予高度重視。
2 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根據既有研究結果,可將乙肝傳播的途徑細化成以下幾個方面:
2.1 血液亦或是血制品 被乙肝病毒所污染的血制品,特別是血小板、白蛋白亦或是血液等,若受血者接受這種血液,很容易在輸液過后發生肝炎。除此之外,接受血液透析或者是腎透析的過程中,也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1]。
2.2 醫源性傳播 這種傳播途徑主要是使用未消毒注射器或者是重復使用注射器引起。在預防中,要求遵循醫療規范要求,不斷強化無菌理念,堅決執行每人一針且每次使用后消毒的基本原則,以達到對乙肝醫源性傳播途徑預防的目標。目前階段,基于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輸液器與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量明顯增多且得到了推廣應用,因而直接降低了醫源性傳播的幾率。
2.3 母嬰傳播 此傳播途徑就是利用胎盤或者是產道進行傳播,在預防中,重點集中在婚檢與乙肝孕婦患者治療兩個方面,要求針對新生兒及時接受乙肝疫苗,以達到預防乙肝的目標。若是通過生殖細胞向后代遺傳,則父親為乙肝患者,這一傳播幾率較大[2]。為此,在婚前檢查的過程中,應當合理指導其接受臨床治療。如果是生殖細胞遺傳的乙肝患兒,應使用乙肝疫苗以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正是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若感染乙肝病毒將難以清除,并呈現出慢性化的發病趨勢。近年來,國內新生兒在預防乙肝方面的措施較為完善,在出生后即注射乙肝疫苗,降低了此傳播路徑的發生率。
2.4 其他傳播路徑 若被吸血昆蟲叮咬,像是臭蟲與蚊子等,也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但蚊子叮咬對病毒的傳播并不常見,所以傳播病毒量也不多。
2.5 飲食傳播 通過飲食途徑傳播乙肝病毒的幾率并不大,一般會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并形成氨基酸。如果胃部或者是口腔內出現潰瘍或者是破損等,則會經皮膚等路徑實現乙肝病毒的傳播,但病毒量不多。以此途徑對乙肝病毒的傳播也不多,感染發病與慢性化發展的幾率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盡量使用公筷并堅持分餐制度,盡量降低密切接觸的傳播率,使乙肝臨床發病率不斷降低。
3 如何預防乙肝?
以上針對乙肝傳播途徑進行了深入地研究與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傳播乙肝病毒的途徑有很多,要想有效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1 盡量避免母嬰傳播 針對新生兒,應當積極踐行乙肝疫苗計劃免疫的措施。若產婦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那么要適當增加新生兒乙肝疫苗的注射劑量。此外,這種疾病類型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要使用專床,并在產程過程中與產后采取必要的衛生防護措施。產婦在分娩之前,應對其陰部進行清洗,盡量避免分泌物或者是血液等對新生兒帶來污染。于完成分娩后,要將新生兒咽部以及口腔的內容物進行及時清除處理。
3.2 規避醫源性的傳播 其一,要求不同的醫療與預防注射均選擇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同時,陰道擴張器、針灸針、采血針以及采血吸管等醫療器械與用具也必須在使用之前進行系統化消毒。定期對醫療器械與用具進行監測,以確保消毒達標。其二,嚴格控制輸血與血制品質量。應選擇使用整套乙肝感染指標以及敏感方法,對輸血與人工授精供者進行篩選。對血液與血制品的質量要進行嚴格地檢定,以免因醫源性因素而傳播乙肝病毒[3]。
3.3 避免水平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個人衛生與飲食衛生。對于成年人,要嚴格預防性傳播乙肝病毒,而兒童則需要規避和患者亦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接觸,定期接種乙肝疫苗。在對乙肝病毒感染進行預防方面,有效性最強的就是乙肝疫苗的接種。特別是易感人群,或者是與乙肝患者接觸較為密切的人、醫務工作人員、飲食與食品加工行業人群等,都應當按期接受乙肝疫苗接種,并且定期進行體檢與復查,盡量降低乙肝疾病的發生率。
4 乙肝患者的日常保健方法有哪些?
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則可以適當地從事輕工作,循序漸進地增加工作量,直到能夠承受原有工作量為主。一般情況下,慢性乙肝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相對薄弱,很容易受病毒亦或是細菌等諸多致病因子的感染,使得病情加重甚至是惡化。為此,乙肝患者應當在飲食與生活習慣、個人衛生等多個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鍛煉。日常生活中,要根據氣溫的改變而增減衣物,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感冒與感染等。另外,乙肝患者在飲食方面,應盡量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堅決不允許喝酒,且少攝入油炸類與辛辣類的食品。此外,乙肝患者不允許盲目補充影響,盡量規避對肝臟的損害,或者是使其肝臟負擔不斷增加。除此之外,乙肝患者還應當定期接受肝功能的復查,盡量控制病情的發展。
患乙肝疾病不僅僅會受到家族性傳播影響,同時還與多種傳播途徑存在緊密聯系。為此,在日常預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結合傳播乙肝病毒的途徑,科學合理地采取預防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當不斷增強預防乙肝疾病的意識,定期接種乙肝疫苗,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乙肝疾病的臨床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孫忠杰,于洋.乙肝的預防與控制問題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8(11):303.
[2] 李霞,潘承華.加強對乙肝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乙肝預防知識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8):168-169.
[3] 張春華.乙型肝炎傳播途徑及預防探討[J].飲食保健,2016,3(1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