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血常規檢查對貧血、白細胞減少癥的篩查價值。方法:選取200例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均采集血液標本行血常規檢查,觀察其中篩查出健康人群、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患者人數,并觀察各篩查人數的指標情況。結果:經篩查200例體檢者中,174例血常規數據正常,占87.00%,18例為貧血患者,占9.00%,8例為白細胞減少癥,占4.00%。結論:針對體檢人群,實施血常規檢查對篩查貧血、白細胞減少癥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常規檢查;貧血;白細胞減少癥;篩查;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32-02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貧血、白細胞減少癥也成為臨床中常見的疾病[1]。貧血主要指外周血紅細胞容量較正常范圍低的情況,貧血類型常見以下幾種類型:紅細胞減少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過多貧血、失血性貧血,貧血發生后會對人體神經系統、皮膚黏膜及呼吸循環造成巨大影響。而白細胞減少癥在發病機制上尚不明確,常繼發全身性疾病,多數患者具有起病慢及伴心悸失眠癥狀[2]。對于貧血與白細胞減少癥,及時的診斷疾病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探討了應用血常規用于貧血、白細胞減少癥的篩查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本院體檢中心接收的200例體檢人員為研究對象。所有體檢者均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合并心腦血管及精神疾病的患者,體檢人員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體檢人員的一般資料如下:男115例,女85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60歲,平均年齡(42.5±2.3)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階段,采集受檢者2ml的靜脈血液,血液標本采集的時候主要取坐姿進行采血。針對采集到的血液置入到裝有抗凝劑的試管中,將標本置于低溫下保存,將標本在2h內送檢,在轉運血液的時候應進行6~8次的搖勻操作,避免血液標本凝集。針對血液標本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檢測血常規各項參數指標情況,分析檢查結果正常、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各項指標情況。
1.3 評價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標準進行評價,具體如下:(1)正常人群。正常成年男性血紅蛋白(Hb)正常值為120~160g/L,紅細胞計數(RBC)正常值為(4.5~5.5)×1012/L;正常成年女性Hb含量110~150g/L,RBC含量為(4.0~5.0)×1012/L。(2)貧血。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為貧血。貧血分成如下幾個等級,若Hb含量低于男女性下限但≥91g/L為輕度貧血,Hb含量在60~90g/L為中度貧血;Hb含量在31~60g/L為重度貧血;Hb含量≤30g/L為極重度貧血。(3)白細胞減少癥。成人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值為(4.0~10.0)×109/L,若WBC<4.0×109/L可判定為白細胞減少癥。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00例體檢者中,174例體檢者Hb、RBC、WBC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占87.00%。正常體檢者中男102例,平均Hb、RBC、WBC指標分別為(136.25±11.25)g/L、(5.12±0.21)×1012/L、(6.65±1.22)×109/L。女72例,平均Hb、RBC、WBC指標分別為(131.17±10.89)g/L、(4.62±0.18)×1012/L、(6.21±1.13)×109/L。18例體檢者為貧血患者,占9.00%,平均Hb、RBC分別為(95.16±8.54)g/L、(6.34±0.23)×1012/L。8例體檢者為白細胞減少癥,占4.00%,其中男5例,平均WBC為(3.23±0.27)×109/L,女3例,平均WBC為(3.11±0.25)×109/L。
3 討論
貧血、白細胞減少癥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針對這兩種疾病及時的檢出疾病非常關鍵。在對貧血這一疾病的診斷上,通常是出去紅細胞容量測量的方式,且診斷上常借助血紅蛋白含量判定貧血情況[3]。在對貧血診斷上,需參考血常規中的紅細胞參數,然而在診斷過程即便紅細胞容量處在正常狀態,但也可對血液起到稀釋的作用,這容易降低血紅蛋白的濃度,容易被誤判為貧血。此外受檢者若處在脫水或者失血狀態,也會使血液的濃度升高,這會引起循環血容量減少,引起紅細胞含量降低,這樣不利于貧血的檢出。本研究選取了200例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檢出18例貧血,占9.00%。
白細胞減少癥則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疾病,該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疾病具有起病慢、癥狀輕等特點。針對此類疾病,若患者WBC<2.0×109/L,患者一般會出現關節疼痛及四肢乏力情況,若WBC更低還會引起吞咽困難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臨床中就可借助檢查白細胞相關參數篩查白細胞減少癥[4]。在血常規檢驗上,利用血液標本采集及檢測可及早的篩查出疾病,為疾病的干預提供有利的基礎。本次研究選取的200例體檢者,經血常規檢驗出8例白細胞減少癥,從這一結果足以證明應用白細胞檢測對篩查白細胞減少癥的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臨床中應用血常規檢查方式,可以準確且及時的篩查出健康人群、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這為疾病的診治提供有利參考。但是為了進一步的提高對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效果,在血常規檢查的時候還需相關的醫護人員對受檢者的病史、遺傳史及發育史等進行全面的了解,以進一步的提高臨床中對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李媛媛. 血常規檢查對篩查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意義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5(28):71-75.
[2] 徐志靜, 姜蕾. 血常規檢查對篩查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意義[J]. 醫療裝備, 2018,3(28):115.
[3] 魏蓉, 周鳳潔, 魏東, 等. 血常規檢查在貧血及白細胞減少癥篩查中臨床意義[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6(31):41-43.
[4] 文海英. 血常規及鐵參數檢測對早期和中期妊娠婦女貧血情況判斷價值[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17,35(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