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昕辰

【摘要】目的:在對新生兒進行轉運過程中將兒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進行運用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本次研究,共計選入研究對象66例,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所接診,任意選取組中33例,在轉運過程中,對應護理工作以常規方式展開,即對照組,余下33例在轉運中則將新生兒轉運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加以運用,即觀察組。分析護理效果。結果:結合對轉運時間、轉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家屬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均存在優勢,P<0.05。結論:在對新生兒轉運過程中將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進行運用,可有效提升該方面護理工作效率,保障轉運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轉運;質量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R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47-02
新生兒轉運屬于兒科護理工作中較為重要環節,新生兒尚未完全適應外界環境,在轉運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因素較多,尤其在針對部分急危重新生兒轉運過程中,更需要加以重視。注重轉運過程中的細節護理,對于保障轉運過程中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存在有重要作用[1-2]。新生兒轉運護理質量評價指標于近幾年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運用。本研究就側重對該指標的臨床運用效果展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本次研究,共計選入研究對象66例,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所接診,任意選取組中33例,在轉運過程中,對應護理工作以常規方式展開,即對照組,余下33例在轉運中則將新生兒轉運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加以運用,即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新生兒20例,女13例,年齡在1—5天,均值為(2.43±1.38)天。而觀察組中男新生兒18例,女15例,年齡在1—6天,均值為(2.71±1.92)天。對比兩組新生兒P>0.05。
1.2 方法
在對對照組新生兒進行轉運過程中,對應護理工作均按照常規方式展開,提前通知對應接待病房(科室)護理人員做好對應準備工作。在轉運前,雙方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對應交接工作,針對新生兒各方面情況,包括出生后心率、血壓等生命指標變化情況,病癥情況等詳細進行交接,雙方護理人員需針對新生兒綜合情況加以掌握。且需要在轉運前及時分析在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癥狀,并提前制定預防措施。而在對觀察組新生兒轉運過程中,則需要將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進行運用:
(1)轉運前細化新生兒生命指標評估。在轉運前,需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針對新生兒各方面情況進行評估。詳細統計新生兒在出生后病癥變化情況以及用藥方式等。
(2)做好急救藥品準備工作。新生兒在轉運過程中由于病癥變化,很容易出現突發癥狀。轉運前,護理人員需結合患兒病癥類型及時準備在轉運過程中可能需要的藥物以及設備等。且需提前做好對應檢查工作,確保各類設備能正常使用。
(3)轉運前填寫轉運清單。在轉運前,雙方護理人員應當詳細填寫交接記錄清單。
(4)轉運前準備工作檢查。由護士長對護理人員在轉運前對準備工作情況進行評估,以百分制進行評估,涉及到轉運文案填寫、藥品準備以及設備準備、與接應單位提前交接情況等。一項不合格則扣10分,若得分在70分以下則未達到轉運條件。
(5)轉運中質量控制。在轉運過程中,對應護理人員應當對患兒各方面生命指標變化情況密切進行評估,一旦存在有異常情況則需要及時告知對應醫師以便處理。
1.3 觀察指標
研究中需對兩組轉運時間、轉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家屬滿意度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與兩組有關數據都借助SPSS19.0處理,百分數表示計數數據,卡方檢測,均值±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轉運時間、轉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家屬滿意度,觀察組均存在有明顯優勢,P<0.05,詳見下表1。
3 討論
新生兒轉運工作一直屬于兒科護理工作中較為重要且實施難度較大護理環節,該部分患兒病發多較為突然且發展速度較快,若救治不及時很容易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為促使患兒病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改善,多需要將其轉運至其他醫療點進行治療,諸如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等。為保障患兒在轉運過程中的安全性,做好對應護理干預工作尤為重要[3]。
護理評價指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有較高的使用率,結合對護理過程中各環節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判定護理操作是否符合臨床要求,是否適用于患者等,間接達到保障該環節護理工作質量的目的[4]。此外,借助護理評價指標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進行完善。早在阿依吐拉·哈德爾等[5]研究中已經指出,在護理評價指標的運用下,可有效提升臨床護理工作的綜合效率,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將護理評價指標運用到新生兒轉運過程中,結合觀察可以發現,在對應評價指標的作用下,可以有效縮短轉運用時并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保障新生兒在轉運過程中的安全性,促使患兒能夠快速接受針對性治療,更可直接達到提升家屬滿意度的作用。
綜合研究可見,在對新生兒進行轉運護理過程中可將護理評價指標進行運用,提升該環節護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于芹, 高子波, 韓良榮,等. 268例機械通氣新生兒轉運中的護理體會[J]. 醫藥前沿, 2017, 7(34):18.
[2] 袁歡, 盛曉郁. 蘇州市1710例危重新生兒的轉運護理[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78(1):106-108.
[3] 黃偉, 馮苗倩, 許超. 綜合保暖標準化操作流程預防新生兒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評價[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9):108-110.
[4] 王海峰. 預見性護理在對急診高危孕產婦進行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21):264-265.
[5] 阿依吐拉·哈德爾,王雪梅. 探討品管圈在降低急診急重癥患兒轉運中潛在護理風險發生的作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4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