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引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探討了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影響。方法:文章探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進行治療的80名患者,并把這80名患者進行隨機的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中進行手術的患者實行手術室護理的管理,而對照組中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結果: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觀察組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感染幾率要明顯的低于對對照組,其比名是百分之4.65。同時觀察組中護理的滿意程度也要高于對照組,其比名是百分之73.81,在統計差異上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實行手術室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手術中感染的風險,因此此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有效的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骨科手術;護理管理;醫院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52-02
手術室是醫院救治與搶救病人的關鍵場所之一。手術室的管理在整個圍手術期的管理之中是十分關鍵的。除此之外,手術室管理也是患者治療的關鍵組成部分。所以,感染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而感染的發生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療,還有可能引起病情惡化,致使患者的心理與經濟負擔增加。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整體預后。本書分析研究了手術室護理管理對于骨科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的影響,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文章探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進行治療的80名患者,并把這80名患者進行隨機的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患者名,女性患者23名,男性患者17名,患者年齡20到70歲,平均值(50.8±11.0)歲。顱腦損傷4名,肢體受損24名,脊髓損傷7名,盆腔損傷5名。對照組女性患者21名,男性患者19名,患者年齡21到74歲,平均值(49.3±10.1)歲。顱腦損傷3名,肢體受損25名,脊髓損傷8名,盆腔受損4名。兩組資料通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展開常規護理干預。研究小組接納手術室護理管理。(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建設應包含設備的消毒、設備的維護、手術室的日常管理、治療的實施與預備的管理。嚴苛監管手術室護理人員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并且依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獎懲管理。(2)護理技能培訓:大力組織護理人員展開專業、徹底的護理技能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 (3)環境管理:準確細分手術室環境區域,必需嚴格控制手術室無菌管理,定時對于儀器、設備與醫療用品展開高溫消毒。每月檢驗并且處置無菌物品的有效期。治療后應細心殺菌,并且遵循無菌規程的要求。物品經過高溫殺菌之后,每月應嚴苛檢驗無菌物品的保質期,恰當處置除了保質期外的物品。把清創磨刀器放入高壓無菌袋之中。術前細心殺菌,嚴苛消毒,分隔分揀與包裝的。醫療廢物應統一搜集與儲存,并且展開消毒與浸泡消毒。
1.2.1 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細心觀測所有患者的情況,并且在術前展開綜合評估。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大力展開降壓降糖掌控;術后禁食8小時,禁飲水2小時;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與健康知識教育,減少抑郁、緊張等負面情緒;術前手術室限制人員活動;對于治療后采用的器械展開消毒,達殺菌的目的;細心預備切口部位的皮膚,操作者與患者轉入手術室之后關閉手術室門,避免由于人員國多因而感染。
1.2.2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之中應細心預備好切口部位的皮膚,盡可能使患者舒適放松,保證治療順利進行。除此之外,嚴格控制來訪者的數量,使來訪者與外科醫生均能轉入。
1.2.3 術后護理
緊密監測病人治療之后的生命體征;定期檢查患者傷口,治療時留意保護患者切口; 及時的著裝;只要感染,立即對癥治療;所有術后患者總結分析可能的醫院感染因素,并且比較骨科患者是否存在醫院感染。總結可能造成醫院感染的因素,并且特別注意未來的臨床治療與護理。
1.3 觀察指標與效果評價標準
觀測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測量醫院感染發生率。使用我院報告問卷對于兩組患者的護理管理滿意度展開調查。將得分分為十分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測量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展開數據分析。統計數據指出為一個百分比采用χ2測試;測量數據用t檢測以此x±s指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 結果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觀察組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感染幾率要明顯的低于對對照組,其比名是百分之4.65。同時觀察組中護理的滿意程度也要高于對照組,其比名是百分之73.81,在統計差異上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3 討論
院之內感染是指于醫院治療期間爆發的感染。骨科手術的特點是復雜與侵犯性。不利于術之后恢復,加重患者的心理與經濟負擔,甚至嚴重死亡,威脅患者的健康與安全性。傳統的外科護理干預不能協助患者提升感染的發生率。
在本分析之中,我院主要強化了術前、術中、術后有關護理人員的學習與認知。假如患者在術前和患者展開溝通,患者對于整個手術流程有越來越徹底的了解,取得患者的認可,豎立不錯的心態。去除緊張與抑郁感;除此之外強化患者術前個人衛生,維持術前醫療消毒,在一定程度之上減少醫院感染。強化護理人員洗手前的規范化工作,可更進一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強化對于醫院感染術后、術前的健康教育與宣傳,使患者與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防治醫院感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骨損傷之后,患者病變面積大,而且患者術中出血量大,術之后感染譜系長期增加。醫學抗生素的應用、手術室環境、手術材料等因素是直接沖擊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為了精確控制醫院感染患者,有必要嚴格控制以上因素。掌控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強化手術室管理,提升手術室管理質量。骨科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通過對于手術室的管理,可更進一步完備手術室的管理規章制度,刺激護理人員的操作行為。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著重護理技能的培養,提升護士的專業技能與感染防控意識,有利于增加護理行為不規范的發生。
綜上所述,骨科患者綜合手術室護理管理可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率,提升患者對于醫療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丁寶,薛東芳,潘 娜,等.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102-103.
[2] 解金鳳.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醫院感染的干預效果分析[J].河北醫學,2015,(7):1215-1217.
[3] 王彥玲.手術室護理管理對骨科手術醫院感染的干預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