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燕
【摘要】眾所周知,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重要學科。為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其教學情景設計與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優化,以提高外科護理學教學效率與質量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能勝任相關護理工作的出色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外科護理學;教學情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73-02
引言
外科護理學,實質上就是一門主要以外科疾病為護理對象的,其主要研究的是整體護理的應用性,同時也是現代護理學的關鍵部分,其中的內容諸多,對于和理論與實踐性方面的要求都較高,先前較為傳統化的教育教授方式相對單一化、課堂之上較為枯燥,另外,醫學方面的知識較難理解與記憶,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欠缺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之后的發展十分的不利。
1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外科護理學教學情景設計
1.1 病人情景
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有身處真實的環境才會有所體會。為此,情景教學法提倡以“真實”再現的方法還原實例,讓學生去扮演場景中的人物,以直觀方式了解當時的情景,進而對護理與治療過程有所掌握。在情景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將實例中病人的個體情況告知扮演病人的學生,讓學生既能更好地模仿病人,又能以病人角度審視病情,還能將臨床癥狀進行展示,從而讓扮演醫護人員的學生能夠更準確地判斷病情,并選取科學、合理的診斷與護理方法。各小組要根據病人情況及護理問題展開討論,以還原實例。比如,對于全身麻醉病人的情景設計,護理預測與評估是必要工作。
1.2 護理評估
病人在全身麻醉到蘇醒這一時間段極易發生呼吸與循環系統障礙的并發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對病人呼吸深度、呼吸頻率進行詳細觀察與記錄,觀察是否出現呼吸道梗阻癥狀。此病癥還伴有呼吸道所產生的分泌物較多、舌后墜、喉痙攣等常見并發癥。為此在護理時要對病人血壓、心率等指標進行密切觀察,避免血壓下降與心律失常問題產生。
1.3 護理措施
(1)從病人開始麻醉到蘇醒,要派專人對病人進行看護,同時每15~30分鐘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同時杜絕病人因麻醉而產生躁動、亢奮等情況,進而導致墜床、輸液管脫離、呼吸系統障礙等;(2)保證病人呼吸順暢,病人未清醒前要讓其側臥或平躺時將頭偏向一側;(3)對病人進行持續輸液,確保其循環系統正常運行;(4)確保病人體溫在正常范圍內;(5)對于病人完全蘇醒后的飲食,要進行指導并嚴格控制。
1.4 護理查房情景
創設此情景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與判斷。要求學生對病人癥狀進行準確判斷,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鍛煉學生判斷、分析、決斷等綜合能力。開展此類情景教學,不僅可以讓病人的扮演者提高對這一病癥的認識,還能提高扮演護理人員的學生對此類病癥護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加深學生對這一病癥的了解,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對胸部外傷合并血氣胸癥狀病人進行診治與護理時,首先要對病人病情進行詳細詢問,比如受傷時間、受傷地點、受傷部位、受傷時姿勢、既往身體情況等,并根據病人對病情的描述,對其傷情有一個合理的初步判斷。另外,還要對病人的血壓及是否有糖尿病、冠心病、過敏史等身體狀況進行詢問,以確保胸腔閉式引流順利進行。對病人進行檢查時,若能確定病人癥狀為胸部損傷并發血氣胸同時伴有失血性休克,那么護士就需要針對此病人的病癥實施有序的護理流程。在對病人進行護理時,護士必須對病人心理狀況有所掌握,同時遵從醫生的安排,對病人進行尿標本、血標本等檢查,此外,還要了解醫生治療過程與自身職責。
1.5 實施護理措施的情景設計
根據創設的情景,學生在細致分析病情與綜合檢查后,要對病人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插管。插管前要先確定部位,通常選擇腋后線或腋中線第6~8肋處的間隙,隨后進行消毒與局部麻醉操作,再將引流管插入腹腔。一名學生引出病人腹部積氣與積血,以改善病人呼吸情況;另一名學生則進行靜脈穿刺,補充液體,以改善病人休克情況。穿刺操作時需要學生嚴格按照護理學中相關要求進行,并領悟操作要領。輸血過程中要不斷與病人核對、確認,避免因溶血而對病人產生危害,同時時刻注意病人心理狀況,讓病人處于舒適的體位,時刻觀察病人情況,以保證病癥不會反復出現。
2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外科護理學教學實施
2.1 布置護理任務
依據設計的具體情景,教師布置護理任務,并詳細分析任務目的與要求,分發實踐教學材料。
2.2 分組
通常將班級學生分成9個或10個實踐小組,各小組8人左右最為合適,各小組推選一名具有責任心的學生作為小組長,組織開展本組工作。
2.3 準備階段
根據教師分發的學習材料,小組長組織學員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學習資料,利用互聯網等進行預習,在教師引導下收集資料,準備好完成護理任務所需資料。
2.4 計劃與決策
對現有材料進行小組討論,確定實施方案及流程,了解角色職責。
2.5 實施階段
學生根據工作任務制訂方案,遵從組長的安排,各盡其責。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同時引導學生對照計劃對自己的成果進行自查,找出潛在問題,提出改進方案。
2.6 展示與總結
任務完成后,學生以小組形式展示護理任務完成情況,教師給予點評與總結。
2.7 評價階段
運用多種評價方法,比如自評、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階段評價、綜合評價等,評價結果包括優秀、好、中、及格、差。
2.8 總結與反思
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反思,就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反饋給教師,教師則要幫助解決,優化教學設計。
2.9 知識拓展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擴大知識面。
3 結語
總之,通過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外科護理學教學情景設計與實施進行探析,優化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情景教學的分組學習模式,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總之,通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使學生在踏出校園后能較快進入工作狀態,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 葛力銘.淺談在護理教學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0):65-66.
[2] 田彬.外科護理學教學與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