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冰冰

【摘要】目的: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予以延續護理干預,以此研究延續護理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擇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患者例數涉及100例),抽選時間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患者均實施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進行治療,之后依據不同的護理措施分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予以:延續護理、常規護理。對組間的膝關節活動度、依從性優良率(復查、功能鍛煉)進行指標對比。結果:就研究組而言,其膝關節活動度(135.55±9.12 °)、依從性優良率(復查:92.00%、功能鍛煉:94.00%)指標均比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復查依從性優良率、功能鍛煉依從性優良率分別:109.32±5.66°、76.00%、78.00%)更高,P<0.05,差異性顯著。結論: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予以延續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患肢快速康復。
【關鍵詞】延續護理;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功能康復;影響
【中圖分類號】R32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215-01
交叉韌帶損傷屬于十分常見的膝關節損傷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還會影響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度;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進行治療是目前常見方式,為了確保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給予延續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本文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予以延續護理干預,以此研究延續護理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交叉韌帶損傷患者(患者例數涉及100例),抽選時間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患者均實施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進行治療,之后依據不同的護理措施分組: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予以:延續護理、常規護理。
研究組:組內患者例數50例,涉及男性與女性分別30例、20例;年齡34~54歲,平均:44.44±5.43歲。
對照組:組內患者例數50例,涉及男性與女性分別31例、19例;年齡33~55歲,平均:44.56±5.21歲。
組間資料對比,差異性不強,P>0.05.
1.2 方法
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予以:延續護理、常規護理。
對照組:為患者制定對應的康復計劃;依據患者的機體耐受能力制定被動膝關節訓練頻率與強度;患者在術后第2~10周指導其進行下床運動,之后逐步過渡到主動屈伸訓練。
研究組:①患者出院之后,每周定期定時對患者進行隨訪,主動詢問患者出院之后的康復情況,叮囑患者要定期來醫院復查;②采用上門訪視的形式對患者進行隨訪,每次的訪視時間控制在30min之內,主要訪視的內容有:指導患者進行被動屈膝訓練,之后逐步過渡到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功能訓練;依據患者的耐力程度進行耐力訓練;對患者錯誤的康復訓練方式進行糾正處理;向患者發放康復健康小冊子[1-2]。
1.3 觀察指標
對組間的膝關節活動度、依從性優良率(復查、功能鍛煉)進行指標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膝關節活動度、依從性優良率(復查、功能鍛煉)指標均錄入到SPSS21.0系統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用T、卡方檢驗,當指標存在差異性則P<0.05.
2 結果
就研究組而言,其膝關節活動度(135.55±9.12 °)、依從性優良率(復查:92.00%、功能鍛煉:94.00%)指標均比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復查依從性優良率、功能鍛煉依從性優良率分別:109.32±5.66 °、76.00%、78.00%)更高,P<0.05,差異性顯著。
見表1
3 討論
一般情況下,交通事故、體育競技比賽等情況是導致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原因;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不及時治療會延誤病情,致使發生半月板損傷、退行性骨性關節炎等相關疾病發生,十分影響患者的生活;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近年來的應用頻率極高,其術后護理干預措施會影響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3-4];常規護理屬于被動護理干預措施,其護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延續護理是指患者在不同的場所之下予以的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以此確保患者可以得到延續性照護;延續護理能夠有效確保患者術后、出院的功能恢復情況,其實施優勢性在于:促進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復,能夠依據患者的具體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康復指導,確保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與此同時,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出院后病情惡化風險性,能夠通過回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復情況,有效避免了患者病情惡化的發生[5-6]。
結合數據:就研究組而言,其膝關節活動度(135.55±9.12 °)、依從性優良率(復查:92.00%、功能鍛煉:94.00%)指標均比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復查依從性優良率、功能鍛煉依從性優良率分別:109.32±5.66 °、76.00%、78.00%)更高,P<0.05,差異性顯著;由此可見,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予以延續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患肢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秀麗.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2018,3(11):1-1.
[2] 李雪民,滕會如,武文娟.系統性康復護理在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7):2513-2514.
[3] 祝微.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的康復訓練護理[J].醫療裝備,2018,31(15):188-189.
[4] 王艷秋.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7):174-175.
[5] 李玉平.膝關節鏡下后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圍術期護理效果[J].微創醫學,2018,13(2):265-267.
[6] 武赟.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