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隨機從本院近期收治的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精神分裂、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以及血糖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精神分裂、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出現拒絕飲食患者3例,暴飲暴食患者1例,不去運動患者2例,不了解健康知識患者2例;其中對照組拒出現絕飲食患者6例,暴飲暴食患者2例,不去運動患者5例,不了解健康知識患者6例,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空腹血糖低于對照組。結論:對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與常規護理比較,能更好的控制患者情緒,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治療。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糖尿病;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8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226-01
精神分裂癥常表現在感知覺、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躁狂癥常表現在思維奔放、精神性興奮、較強食欲等現象[1]。臨床上常采用抗精神藥或者鉀鹽對精神分裂丶躁狂癥患者進行治療。由于精神分裂癥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容易增加糖尿病并發癥發病率,通過對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文對精神分裂、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護理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本院近期收治的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按照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
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32~55歲,平均年齡(45.54±4.64)歲。
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34~58歲,平均年齡(48.23±5.02)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精神分裂、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心理情況進行評估,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及時和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等[2]。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的護理,(1)針對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盡量少食高糖、高脂的食物,飲食計劃中需含有高纖維及維生素的食物。護理人員應嚴格監督患者進食,保證患者每天營養物質充足,如果患者出現厭食、拒絕進食等情況,護理人員應及時針對患者個人情況進行心理疏導。(2)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由于多數精神分裂患者對治療方案缺乏足夠了解,會對治療產生抵觸的現象。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針對性的制定心理護理干預方案。(3)護理人員應根據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個體情況,針對性的制定護理措施。如對精神分裂癥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進食一小時后應進行適當運動,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含量。但是對于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來說,他們具有精神性興奮、較強食欲等現象,在進食后應避免患者運動過量。(4)護理人員應對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講述成功治愈的案例,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對患者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活動,為患者講解關于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基礎知識[5]。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情況、血糖濃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 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χ2 檢驗。P>0.05 表示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方式情況比較
觀察組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在生活質量上高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2.2 兩種患者在不同護理模式下血糖濃度比較
觀察組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情況血糖濃度為(4.54±0.84)mmol/L,實驗組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情況下血糖濃度為(5.72±1.26)mmol/L,明顯觀察組血糖低于對照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為止,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精神分裂癥主要分為偏執、青春、殘留型等,主要發病人群為青少年,臨床上常表現在感知覺、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躁狂癥常表現在思維奔放、精神性興奮、較強食欲等現象[3]。
本文對精神分裂、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發現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相對于常規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顯著提升,并發癥發病率顯著降低,血糖濃度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4]。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以及血糖濃度,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姚俊瑞.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患者護理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5):150.
[2] 朱靜波.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患者護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6):9016-9017.
[3] 賴明麗.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臨床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3):119-120.
[4] 張盛紅.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1):232-233.
[5] 公寶霞.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的臨床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