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又名孔雀花鳉、虹鳉,花鳉屬,原產于南美洲的圭亞那、委內瑞拉、西印度群島、巴西等地。是一種常見的小型熱帶淡水觀賞魚,由于顏色鮮艷、鰭條發達、花枝招展、乖巧靈動、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易于飼養、養殖成本低等特點在眾多觀賞魚群體中占有重要地位。孔雀魚因其尾鰭像孔雀開屏般美麗而得名,隨著近年觀賞魚養殖熱潮到來而更是聲名鵲起,特別受到初級水族愛好者的青睞,作為休閑漁業養殖品種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孔雀魚體長4 ~5 厘米,適應溫度為22 ~24℃,普遍生活在硬水環境,喜歡微酸性水質,對養殖水體酸堿度的適應范圍為pH 值7.2 ~7.4。孔雀魚有著超強的新環境適應能力,而且對于水質環境的要求較低,喜歡集群活動,是極具觀賞性的品種之一,因此被稱為標準的新手魚。
孔雀魚繁殖力非常強,繁殖周期十分短,從幼魚到性成熟具有繁殖能力僅需2 ~3 個月,生命周期3 年左右,是卵胎生魚的代表。因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又被魚友們成為“百萬魚”。

孔雀魚品系眾多,現今為止初步統計達幾百種,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劃分方式,一般來說有三種分類:花色品系、體色品系、變異品系。
花色品系是按照孔雀魚尾巴顏色、紋路以及身體紋路來區分的,主要分為:禮服、草尾、蛇紋、馬賽克、單色、白金、金屬、日本藍、古老品系、圣塔瑪利亞等。
體色品系是按照孔雀魚體表上的底色來區分的,主要分為:野生、黃化、藍化、白化(白化為黑眼)、白子等。
變異品系是按照尾鰭、背鰭、腹鰭以及胸鰭來劃分。根據尾鰭的不同形狀可分為圓尾、扇尾、矛尾、劍尾(雙劍、頂劍、底劍)、三角尾等;而按照背鰭分則有大背、延背;按照鰭的整體走勢又可分為大C、燕尾、冠尾、緞帶等。
重慶市近幾年來休閑漁業和觀賞漁業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淡水魚產品深加工發展受阻的短板,觀賞漁業已逐漸形成產業化發展優勢,上升勢頭良好;特別是在一些漁業發展落后的貧困山區,利用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養殖觀賞魚、冷水魚,成效顯著。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觀賞魚養殖為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助力,更是功不可沒。經調查,由于孔雀魚生長周期短、繁殖培育快、養殖成本低、銷售量大,合格優質的孔雀魚品種市場零售價為5 ~15 元/尾,池邊批發價為1.5 ~3 元/尾,平均純收益3 萬元/畝。銷售渠道以市內各大觀賞魚市場為主,以農家樂、漁家樂和國內網絡銷售為輔。
1.繁育池。長10 米×寬5米=50 平方米面積以下的水泥池即可,水深60 ~80 厘米。有獨立的進排水裝置,配備增氧機和增溫保溫設施。
2.魚缸。長度30 厘米算一呎缸,水量計算法:L =長×寬×高(厘米)/1000。理想的魚缸養魚密度為一公升養一只,密度太高容易導致魚生病。配備小外掛,可提供過濾和少許打氣的功能。
3.溫度。孔雀魚適宜的養殖水溫度為26 ~28℃。室外養殖池,可以利用地、溶洞流出的相對恒溫的水較好,也可以在養殖池上搭建保溫棚和配備升溫設備來控制溫度。室內魚缸配備保溫棒調節水溫,同時要控制好水溫不要急劇變化,不然溫度變化會太大容易導致孔雀魚應激而發生魚病。
4.水質穩定劑。為了使水質達到養殖孔雀魚的要求,要使用必備的藥物進行水質調節,滿足酸堿度、硬度等指標值;注意室內魚缸使用自來水要消除水中的氯元素,否則會對魚產生不利影響。
1.養水。養魚之前必須先養好水,水是魚的生存、生活和生長的環境,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魚的健康,所以選好水、調好水、用好水是觀賞魚養殖的首要環節和關鍵環節。室外魚池經過消毒曬塘后,放入養殖用水體后進行必要的藥物調節,達到理想的水質指標。室內魚缸,應先清洗,然后用鹽水浸泡消毒;使用水妖精的話,要先打氣一兩天后,再將水抽掉再換新的水加點鹽如此反復一周。使用硝化菌可以分解有毒的物質(如魚的排泄物所形成的氨和亞硝酸鹽);讓這些有害物質變成無害的硝酸鹽。養水是養魚的基石,只有在硝化系統建立后,魚兒才能平安順利的成長。
2.魚種選擇。從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觀賞魚養殖場引種進行室外規模化孔雀親魚繁殖或者仔魚培育,室內魚缸養殖愛好者則要向聲譽好的經營戶購買孔雀魚,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質量和成活率。
購買時,應選擇品種品系純正、體型體色正常、健康活潑、游動敏捷、尾鰭部分開合自然、行動自如的魚種和成品魚,注意淘汰體表有白點、霉菌,魚鰭有破裂或傷口潰爛的病魚和畸形魚種。
3.魚種投放。購回的魚種,把魚同袋子一起放到魚池、魚缸的水中,靜置10 ~20 分鐘。讓袋子內外的水溫基本一致,使魚可以慢慢適應溫度,然后用魚池、魚缸取適量的水按5‰的比例加入食鹽攪勻后浸泡魚種5 分鐘消毒殺菌后,再投放到魚池、魚缸中。裝魚種袋中的水最好不要倒入魚池或者魚缸當中,避免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和傳播。因為孔雀魚品種較多,大池養殖要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分品種分規格進行分小池梯度養殖,以利于滿足市場需求。


4.篩選。優勝劣汰是觀賞魚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孔雀魚養殖也不例外。由于孔雀魚生長較快,每隔10 天左右就要按不同品種規格根據規范要求對孔雀魚進行必要的篩選,淘汰不合格個體,培育合格和優秀個體;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檔次飼養,有利于優質優價、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益,以對用戶負責的態度提高信譽和知名度,創造企業品牌。
5.換水。在孔雀魚養殖過程中注意觀察水質變化,如有異常,要及時查明原因對癥下藥,采取應對措施。孔雀魚養殖一段時間后,水質由最佳的綠豆色向深褐色變化后,超過了水本身的自然調節和凈化能力,就要考慮換水了,排除部分老舊水,注入部分新鮮水。如果使用自來水,需要靜置曝氣幾天,等氯氣等有害物質揮發后再使用。孔雀魚養殖通常5 ~7 天換一次,根據魚池或者魚缸的大小、氣溫、投食情況,靈活掌握,最終以水質狀況來判定,一次換水量為1/4 ~1/3。換水后注意恢復水質、水溫等指標。
6.喂食。專用配合飼料由于營養全面、價格合理、易于貯藏、使用方便等特點,受到孔雀魚養殖者的喜愛。成魚每天早、晚各喂一次,小魚則盡可能少食多餐。每次喂飼量把握在3 分鐘之內吃完即可。
活餌比較容易得到的有:豐年蝦幼蟲、水蚤、紅線蟲等。活餌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富含孔雀魚所需要的能量和蛋白,適口性好,吸收利用率高;尤其是豐年蝦的飼喂效果最好,主要用于培育幼魚的開口料,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生長速度。活餌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非常容易產生病原性細菌等,會給孔雀魚造成最致命的影響,甚至引發傳染病。因此在喂養時一定要注意清潔淘洗,另加食鹽水消毒后投喂,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7.餌料要求。仔魚可以用豐年蝦孵化幼苗喂養,營養豐富,生長速度較快;也可以繁殖購買水蚯蚓飼喂,效果也不錯;大池培育孔雀魚幼苗可用專用的粉料或者微粒料喂養,營養全面,省時省事。稍大后,紅色系的孔雀幼魚可使用海豐牌的寶贈紅增色飼料效果不錯,可讓紅色系的魚顏色深且鮮艷奪目,更具賣相和觀賞性。
孔雀魚是卵胎生的魚類,雌魚的臀鰭為“扇形”,雄魚的臀鰭為“棒狀”。孔雀魚性成熟后每個月就可以生一胎,第一胎可能生育較少,孕期肚子膨脹不明顯,能生育三五十尾小孔雀魚。二胎以后,快生的雌魚肚子很大,從側面看會有類似“方形肚”,可產小魚一百多尾了。雌魚待產期后,適時隔離于陰暗處,并放于水草等作為由于庇護所放入魚池或者魚缸之中,這樣可獲得較高的生產存活率及仔魚收獲率。孔雀魚有吃食同伴所生幼魚的習慣,饑餓狀態下甚至連自己所生的幼魚也會吃掉,因此培育時需特別注意懷孕雌魚的活動情況,雌魚產完幼魚后要及時將幼魚移至水溫相同的其他水域飼養,或者將雌魚和仔魚用密網隔開。仔魚一般養到1 ~2 個月就可以出售或者和其他成魚混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