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余潞
臺灣當選“副總統”賴清德6日出席美“國家祈禱早餐會”。他此行被猜測是為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找美國撐腰。大陸國臺辦6日晚發布新聞稿稱,堅決反對美臺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賴清德訪美借機搞“臺獨”和分裂國家的卑鄙伎倆遭人唾棄。聯合新聞網稱,這是近期國臺辦對臺使用的最嚴厲字眼。
賴清德連日來不斷活動。據《中國時報》6日報道,他在美國東部時間4日拜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里契、亞太組主席賈德納等數名議員;下午單獨拜會共和黨參議院全國委員會主席康寧。文章注意到,盡管賴清德強調此行是私人行程,但美國參議院很高調,不僅外交委員會公開發新聞稿,議員也分別通過臉書等平臺發布合影,且都以“臺灣副總統當選人”稱呼賴。賴清德還前往參議院肯尼迪核心小組會議室出席“宗教自由圓桌會議”,臺媒稱“這是臺美斷交以來,首度有副總統當選人與美國高層共同出席在國會山的公開活動”。
美國東部時間5日下午,賴清德在訪團顧問蕭美琴、臺北駐美代表高碩泰等人陪同下進入白宮國安會,與美官員會談約70分鐘。“中央社”稱,賴此次以“個人身份”參加民間團體活動,“但帶著即將宣誓就職的新身份,能夠進入白宮國安會意義非凡”。《旺報》猜測,他此次訪美是在為臺爭取加入WHO活動。賴在臉書發文稱,幾名參議員充分表達對臺灣的支持,包括支持美臺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以及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臺灣應該從國際組織獲得正確疫情信息”。
針對臺媒宣稱賴清德訪美的“多項突破”,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稱,這的確是臺美關系正面發展的因素,但并非有代表性,因為賴清德目前還不是“副總統”,只是一介平民。美國務院前資深官員王曉岷稱,賴訪美不表示美方支持其兩岸立場,只是支持與臺灣的關系。香港中評社稱,賴此行挑動大陸敏感神經。
6日,大陸國臺辦發布新聞稿批評民進黨當局在疫情之際鼓噪臺灣參與世衛議題,是趁火打劫、“以疫謀獨”。臺灣擁有登錄世衛組織事件信息網站的賬號,可登錄該網站并實時獲取世衛組織發布的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獲取疫情管道暢通;疫情發生后,大陸又多次及時向臺灣通報最新信息,專門安排臺防疫專家今年1月赴武漢現場考察。但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的善意與誠意,卑劣地炒作所謂“國際防疫缺口”等言論,其謊言在上述事實面前不攻自破。國臺辦還說,奉勸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在世衛組織涉臺問題上的政治算盤和政治操弄,“以疫謀獨”是絕不會得逞的。
中時電子報6日稱,世衛組織5日發布第16期疫情報告,其中在“大陸”項目下出現一欄Taipeiandenvi?rons(臺北及周邊地區),且同步在附注欄載明“大陸確診病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臺北及周邊地區”。臺“退休大使”徐勉生撰文稱,疫情擴大后“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禁止口罩出口,臺“外交部”則急于抗議世衛組織未邀臺參加防疫會議,“在世衛組織因肺炎疫情焦頭爛額之際,我方如此心態與作為,怎能獲得世衛組織的尊重呢?”文章批評臺當局一再強調“防疫無國界”,但自己處處充滿政治算計,如果“仍然抱持反中仇中思維,臺灣參與世衛組織之路恐怕還十分漫長”。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6日撰文稱,很多人以為臺灣應把握疫情機會參加WHO,“恐怕是想太多了”,馬英九主政時期也只能參加一年一次的世界衛生大會,民進黨當局處處“反中”,卻希望大陸同意臺灣參加國際組織,豈不是自相矛盾?文章認為,賴清德之所以能夠訪美,是因為他現在還不是“副總統”。根據1994年美國國務院公布的規定,臺灣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和“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可以過境,但就是不能到華盛頓,“最近幾年,這類政治氣球的報道或分析屢見不鮮,但要帶風向也要有點常識”。▲
環球時報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