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雙羽

【摘 要】目的:實驗分析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并提出建議。方法:將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醫院收治的進行臨床生化檢驗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檢驗時沒有對血液樣本進行溶血處理,實驗組患者檢驗時對血液樣本進行溶血處理,對比兩組患者生化檢驗結果,提出相關的預防措施。結果:實驗組患者血液樣本中的ALT、AST、CHO、CK等指標要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溶血現象的出現,會對生化檢驗的結果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臨床檢驗的過程中實施相關的預防措施,保證檢驗結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溶血顯效;生化檢驗;影響;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85-02
所謂溶血現象就是機體的紅細胞出現破裂后,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流出的一種現象。導致溶血現象出現的因素較多,低溫、酸堿度、強力震蕩等都可能引發溶血現象,在臨床生化檢驗的過程中,如果發生溶血現象,會降低血液樣本生化檢驗的準確性,進而影響治療結果。本文主要研究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醫院收治的進行臨床生化檢驗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抽簽的方式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
實驗組50例,男女患者的數量分別為26例和24例,年齡(51.31±5.13)歲,體重(51.38±10.65)Kg。對照組50例,男女患者的數量分別為27例和23例,年齡(51.48±5.68)歲,體重(51.62±10.75)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實驗研究。患者排除標準:貧血嚴重的患者;血液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利用TBA-40FR生化分析儀和相關配套設施對血液樣本進行檢測。在清晨空腹的狀態下抽取患者的靜脈血液約3ml,在真空的采血管中進行保存。實驗組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溶血,并實施分離措施,將真空試管中的血液進行顛倒混合,以3000 rpm的速度進行離心,離心時間為15min,分離后將血漿抽取出,進行備份使用。對照組患者的血液樣本不進行溶血,直接進行檢測[1]。
1.3對比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基本轉移酶(AST)、膽固醇(CHO)、肌酸激酶(CK)等指標值進行對比,每一份血清都需要檢測10次,取平均數值。
1.4統計學分析
將整個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數據都錄入到SPSS21.0統計學軟件中,并分析此次研究結果。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 值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判斷,統計學有意義(P<0.05)。
2 結果
根據下表數據分析,實驗組患者溶血后,ALT、AST、CHO、CK等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請見下表1。
3 討論
利用傳統的技術對血清進行分離,不僅分離的速度較慢,且在分離的過程中,會破壞血液中的一些成分,降低檢驗結果。而現今的生化檢驗雖然檢驗的速度較快,但是在檢驗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溶血現象,溶血現象的出現,會改變檢驗結果,再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降低了檢驗的準確性。換句話說,在生化檢驗的過程中,溶血現象是干擾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最大因素。溶血現象的出現,會促使血紅蛋白的濃度發生改變,影響蛋白質的分析,也會干擾血紅素的顏色,無法有效的進行閉塞分析。在實際抽血的過程中,患者自身情緒、試管清潔度、分析速度、離心速度等因素,都會導致溶血現象的出現[2]。
本文針對100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的血液樣本未進行溶血,實驗組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溶血處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檢測結果。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ALT、AST、CHO、CK值均要高于對照組,分別為(35.12±11.51)g/L、(86.56±6.58)g/L、(7.61±0.61)mmol/L、(178.42±50.26)IU/L,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22.31±11.84)g/L、(75.13±6.91)g/L(3.25±0.52)、mmol/L、(127.38±51.36)IU/L,組間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本文實驗結果表明,溶血現象的出現,會改變生化檢驗的結果,為了保證檢驗的結果的準確性,本文認為應實施以下幾點預防措施:一是,可購買真空采血器,對患者進行血液樣本的采集,同時要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來購買生化檢驗的相關試劑;二是,在采集血液樣本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最大化的保證采血的完整性,可以根據實際的采血情況,適當的使用一些抗凝劑,以避免震蕩對紅細胞造成破壞[3];三是,檢驗人員的科學操作,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水平。在抽血的過程中,當抽血管從人體拔出后,要貼著試管壁,讓血液緩慢的留到試管中,避免氣泡的產生。此外在離心操作時,一定要控制好離心的速度,一旦血液樣本出現了溶血現象,要立刻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總之,本文研究再次證明,在生化檢驗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溶血現象,會對血液的檢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保證生化檢驗的準確性,必須重視對溶血現象的預防和控制,為臨床治療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龔正. 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預防措施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25(3):406-407.
[2] 劉勝峰, 劉玉玲, 潘效營. 標本溶血現象對臨床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分析[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1):192-193.
[3] 賈良勇, 李慧, 杜偉平,等. 溶血反應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33):656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