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肖榮馳 柳瑋明
【摘 要】目的:探究3D打印導板在寰樞椎椎弓根置釘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間收治的32例行后路寰樞椎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寰樞椎骨折或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給予3D打印導板進行置釘,記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置釘準確率,分析臨床價值。結果:本組患者中,0級13例,1級2例,2級1例,未見3級螺釘患者,其置釘準確率高達81.25%;本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97.23±41.08)min,術中出血量為(395.31±64.07)ml。結論:3D打印導板在寰樞椎椎弓根置釘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置釘準確率高,值得臨床參考借鑒。
【關鍵詞】3D打印導板;寰樞椎;椎弓根;椎弓根釘;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7.3;TP391.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87-01
由于工業和交通業的飛速發展,導致寰樞椎骨折或者脫位的發生率逐漸上升,如果治療欠佳,會導致患者出現高位頸脊髓損傷,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多采用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但是寰樞椎具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又緊鄰椎動脈、頸髓以及神經根等重要組織,徒手置釘不僅難度較大,而且風險較高[1]。目前,3D打印技術愈發成熟,已被廣泛用于關節置換、脊柱椎弓根螺釘置釘等手術。該技術基于醫學數字化,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快速成型技術來設計個體化導航模板,以此協助臨床醫師準確置釘。回顧研究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間收集的寰樞椎骨折或脫位患者給予3D打印導板置釘,取得了顯著效果。予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6年6月—2019年6月間32例在我院接受后路寰樞椎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寰樞椎骨折或脫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本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范圍52—73歲,平均年齡(62.32±2.43)歲,類型:寰樞椎骨折11例、寰樞椎脫位14例以及寰樞椎骨折合并脫位7例。
納入標準:①寰樞椎骨折脫位手術指征明確患者;②無頸髓損傷;③無明顯手術禁忌癥患者;④依從性較高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椎弓根細小者;②畸形、變異及病理性骨折患者;③依從性差的患者;④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利用3D打印導板置釘,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首先CT平掃,并將掃描數據導入Mimics 17.0軟件中進行寰樞椎三維重建,通過STL格式導入文件至3-Matic軟件,確定頸椎椎弓根最為合適的進釘通道,觀察好寰椎后弓、樞椎棘突、椎板解剖形態,并將其導入軟件確定有定位導向孔的導航模板,隨后切片,導至光固化3D打印機,將輔助寰樞椎椎弓根置釘的3D打印導航模板打印好。手術開始前要做好模板的消毒工作。以后路作手術入路點,分離關節突、椎板、頸椎棘突,暴露骨性結構,合適位置貼附3D打印導板,待緊密貼合后方可固定。手術操作者以導向孔方向做好打孔工作,如果發現導航模板誤差大,可利用C型臂X線機的透視功能進行檢驗,一旦存在誤差應該使用圓規重新確定中線和最佳進針點的距離,并作為固定值確定進針點有無偏向。將導航模板去掉并留存克氏針,調整進針角度,待開通椎弓根通道和確定孔道光滑后,方可選擇長短適宜椎弓根釘進行安裝固定。
1.3觀察指標
記錄本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同時依據Kawaguchi方法對本組患者置釘準確度進行評估,具體評估標準為:0級:螺釘完全處于椎弓根內部;1級:螺釘穿出椎弓根不足2毫米;2級:螺釘穿出椎弓根2毫米以上;3級:出現神經根損傷或者椎動脈損傷等并發癥。
2 結果
應用結果顯示:在本組患者中,0級螺釘患者13例,1級螺釘患者2例,2級螺釘患者1例,無3級螺釘患者,其置釘準確率為81.25%;本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97.23±41.08)min,術中出血量為(395.31±64.07)ml。
3 討論
臨床研究證實[2]:椎弓根置釘失誤率高達20%以上。如果椎弓根置釘失誤會使得螺釘松動,無法保證內固定力學的穩定,從而大大降低手術效果。傳統的置釘方法在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手術操作者實踐經驗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3D打印導板技術是現階段臨床常用的輔助置釘手段,相比于傳統置釘方法,具有較高的脊柱椎弓根置釘準確性,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手術時間。另外,該項技術導航模板只適用于單個椎體,不會因患者體位的變化而變化,大大了降低治療難度,加上術中過度剝離較少,操作較簡便,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3]。
本實驗結果顯示:在本組患者中,0級螺釘患者13例,1級螺釘患者2例,2級螺釘患者1例,無3級螺釘患者,其置釘準確率為81.25%;本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97.23±41.08)min,術中出血量為(395.31±64.07)ml,足以說明對于行寰樞椎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的寰樞椎骨折或脫位患者來說,采用3D打印導板輔助治療效果更佳,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置釘準確率。但是在采用3D打印導航模板技術時仍需要注意:①不適用于椎體后方骨性結構不規則患者,比如嚴重骨質增生;②必須要完全將患者椎體后方骨性結構暴露在外;③選擇1.5—2.0cm導向孔高度的3D打印導航模板;④盡量選擇導向孔直徑為2.0cm的3D打印導航模板。
綜上,3D打印導板在寰樞椎椎弓根置釘中的應用價值較高,特別是在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以及提高置釘準確率方面效果更優,安全性、可行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春山,趙國權,陸延盛,等.改良3D打印導航模板輔助寰樞椎椎弓根螺釘置釘的臨床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24):1511-1520.
[2] 姜良海,譚明生,唐向盛,等.標桿型3D打印導板輔助頸椎椎弓根置釘的臨床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5):257-264.
[3] 王慶德,牛軍杰,梅偉,等.3D打印個體化導板輔助頸椎椎弓根螺釘置釘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創傷雜志,2016,3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