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青

【摘 要】目的:探討為ICU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對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作用。方法:在集束化護理措施實施前后6個月時間分別抽取45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歸為對照組,接受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患者歸為觀察組。對比兩組發生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ICU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是預防ICU患者發生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有效護理措施。
【關鍵詞】ICU病人;集束化護理;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02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uster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CU. METHODS: Forty-five ICU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 at 6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ustered nursing measures. Patients receiving routine care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receiving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CU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uster nursing is an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 to preven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Key words】 ICU patients; cluster nurs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nursing effect
ICU患者病情復雜、危重,多需要接受多種侵入性操作治療,加之患者身體營養狀態不佳,身體免疫能力差,所以發生導管相關感染的幾率更高,這一問題加大了患者的痛苦,也延長了患者ICU停留時間。預防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不僅有益于患者的健康,也能能減輕經濟壓力,文中就集束化護理的實施效果展開討論,并將本院收集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1月至6月(集束化護理前)和2018年9月至2月(集束化護理后),各45例,分別歸為對照組、觀察組,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共90例,資料收集于2018年1月至6月(集束化護理前)和2018年9月至2月(集束化護理后),各45例,分別歸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齡(59.5±4.6)歲;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齡(58.6±5.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病情狀況在統計學中對比均無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本組入選患者均為首次進入ICU治療、凝血功能正常、APACHEII評分超過10分,所有患者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保持ICU病房內的良好環境,包括消毒、打掃、調整文書度等。對于置管位置展開常規護理,包括穿刺點消毒、使用無菌敷料進行覆蓋、妥善固定導管等,護理人員還要定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就異常情況及時和主治醫進行溝通。
為觀察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科室專門就ICU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相關問題成立了集束化護理管理小組,所有小組成員均參與護理培訓,并通過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擬的方式提高護理實踐能力。具體護理措施包括:(1)科室需要完善吸收設備和用品,強調七步洗手法的重要性,所有護理人員均嚴格遵循正確的吸收步驟,在接觸導管前后,抽取標本時,護理人員都要立即洗手。(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在進入ICU時,需要做好隔離工作,根據要求佩戴好無菌手套、帽子、口罩、無菌手術衣。使用無菌布覆蓋患者的身體并只暴露出導管位置,使用2%氯已定對置管部位和周圍20厘米范圍內的皮膚進行清潔,消毒液干燥之后再進行穿刺。穿刺點首選鎖骨下靜脈,其次為頸內靜脈,再次為股靜脈。(3)認真做好中心靜脈管維護工作,護理人員要每天觀察患者的導管情況,具體為導管是否引流暢通、是否發生了打折、彎曲的情況。使用3M透明敷料,但是如果患者的體質比較容易出汗,可以改為紗布敷料,每1至2天更換一次,保證敷料的干燥和衛生。手術后的第一個敷料只能使用1天,一天后需立即更換。輸液之前需要使用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回抽檢查患者有無回血情況,每次輸注完液體之后需要立即更換導管,使用肝素液封管。護理人員需要每天檢查患者的血象、C反應蛋白指標、體溫等情況,判斷患者的感染風險,對于疑似感染的患者需要做細菌裴燕確定感染的情況,發生感染后立刻報告主治醫采取對癥治療。(4)為ICU患者界定中心靜脈導管的合理留置時間,每天護理人員都需要檢查患者的情況,判斷是否有繼續置管的必要,不需要置管的患者需要盡早拔出置管[1]。置管時間的判定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調整,通常在股靜脈留置管的患者置管時間在3天以內,在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留置導管的時間較長,一般在30天以內。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發生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的幾率;對比兩組ICU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數據軟件包SPSS19.0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達,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用(-x±s)表達,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CRBSI感染1例,住院時間(7.5±0.5)d,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可見下表1:
3 討論
ICU患者留置中心靜脈管能夠避免反復的穿刺操作,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但ICU患者發生CRBSI的幾率較高,這會增加患者的治療難度,延長患者的ICU停留時間,從生理、心理以及經濟方面都會使患者承擔更大的壓力[2],所以預防CRBSI是ICU護理的重點。
我院目前開展了集束化護理干預模式,集束化護理是根據循證依據展開護理實踐的更加高效的護理模式[3]。在本次護理過程中,所有護理人員均需要嚴格執行手部清潔、穿刺規范、消毒隔離、導管維護等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加強了病房巡視的次數,對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現、盡早處理,大大提高了ICU護理的質量,從而有效降低了CRBSI的發生率,使患者在ICU中的治療過程更加順利。
結 語
綜上所述,為ICU患者展開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發生CRBSI的幾率,縮短ICU住院時間,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艷,朱舒婷.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1):38.
[2] 李艷紅.集束化護理預防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6):776-778.
[3] 金利玉.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病人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29(12):1395-1397.
[4] 高云,李靜.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目標性監測與集束化干預效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9,41(0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