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
【摘 要】目的:觀察驅風散熱飲子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病毒性結膜炎的療效觀察。方法:將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眼科門診確診為病毒性結膜炎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例60只眼。對照組局部予更昔洛韋眼用凝膠涂眼;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加減驅風散熱飲子治療。治療后評價兩組的療效 ,觀察治療前后眼部自覺癥狀、體征的變化以及復發率。結果:治療組治愈率為93.33%,對照組治愈率為80%。治療組復發率為3.33%,觀察組復發率為13.33%。兩組治愈率及復發率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驅風散熱飲子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病毒性結膜炎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驅風散熱飲;病毒性結膜炎
【中圖分類號】R777.31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08-01
引 言
病毒性結膜炎是一種常見感染,同時也是一種傳染性強的接觸性傳染病,以流行性角結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最常見,1971年曾在我國大范圍流行,好發于夏秋季節[1]。我們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病,并與西醫常規治療本病進行比較,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病毒性結膜炎患者均來自2017年~2018年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門診,且均符合病毒性結膜炎診斷標準。按1:1隨機分配原則,分配至“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其中對照組30人,對照組局部給予更昔洛韋眼用凝膠(國藥準字H20050406),2h1次。實驗組在治療組基礎上加用《審視瑤函》中驅風散熱飲子治療。處方:連翹9g,牛蒡子9g,羌活9g,薄荷6g(后下),赤芍9g,防風9g,當歸尾10g,梔子1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板藍根15g,甘草5g。若大便秘結者,加制大黃6g;若白睛紅赤甚、溢血廣泛者,加牡丹皮10g、紫草5g。水煎,每日1劑,每次煎液200ml,分早晚2次服。7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隨訪1年。
1.3療效標準
治愈:眼痛、畏光、異物感、流淚等自覺癥狀消失,結膜無水腫、充血、濾泡,結膜囊內無分泌物,結膜下出血吸收;有效:自覺癥狀消失, 結膜充血、水腫、濾泡減少,結膜囊內未見明顯分泌物,結膜下出血減少;無效:治療7天后眼部自覺癥狀及體征無明顯緩解或加重。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30例,治愈28例,有效2例,復發1例,治愈率93.33%,總有效率100%,復發率為3.33%;對照組30例,治愈24例,有效3例,無效3例,復發4例,治愈率80%,總有效率90%,復發率為13.33%。兩組總有效率、治愈率、復發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3.討論
病毒性結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爆發流行的眼部傳染病,常見癥狀有眼痛、畏光、異物感、流淚、結膜下出血、結膜水腫及濾泡等[1]。目前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抗病毒以及對癥處理。因患者具有個體差異性且長時間使用抗病毒眼藥水容易導致耐藥,故導致抗病毒眼藥水對病毒性結膜炎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而中醫認為病毒性結膜炎屬于“天行赤眼”,它主要是因為感受疫癘之氣,疫熱傷絡;或為肺胃積熱,肺金凌木,侵犯肝經,上攻于目而發病。故治療以疏風清熱,佐以解毒為治療原則。而本方中防風、羌活、薄荷、牛蒡子疏風散熱,辛涼解表;連翹、梔子、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清熱瀉火解毒;當歸尾、赤芍活血消腫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疏風散熱,清熱解毒之效。本研究是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內服治療病毒性結膜炎,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具有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等優勢,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海麗,李巨元,陳運起.刺五加注射液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7,33(4):185~187
[2] 陳艷軍.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8):109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