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鵬


【摘 要】目的:探討對于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來說,特色中醫護理技術的運用方式及效果。方法:以隨機性作為原則,抽取在某醫院的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計120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樣本數量為60例,針對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傳統的護理方式,針對實驗組的患者采用特色中醫護理方式,其余一致,觀察在不同的護理干預后,不同小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中醫癥候積分。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實驗組患者的中醫癥候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以上p<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來說,在臨床上采用特色中醫護理技術,能夠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病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中醫護理;輕型急性胰腺炎;臨床運用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30-01
在現代社會中,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不良生活習慣,腸胃、腹部方面的疾病越來越普遍,其中輕型急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種,給人們帶來各種痛苦。因此,本文將著重闡述關于中醫護理技術在輕型急性胰腺炎的臨床使用,希望對于該領域的深入研究和進步起到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真正幫助患有該種疾病的患者減輕痛苦,盡快恢復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隨機性作為原則,抽取在某醫院的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計120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樣本數量為60例,且所有患者需滿足以下篩選指標:①整體年齡范圍在18-80歲;②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輕型急性胰腺炎患者;③患者不存在對于中藥藥物過敏的歷史;④患者腹部不存在不明包塊等類似影響診斷、實驗的癥狀;⑤患者自愿參與且能夠積極配合。所有樣本案例經過基礎情況對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因此兩個小組具備對比價值。
1.2對比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臨床普通的護理方法,包括常規的禁食、優化微循環、調節患者情緒并觀察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等。
1.2.2實驗組
在普通的臨床護理基礎之上,采取特色中醫護理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項:①在患者腹部進行中藥的外敷,包括400克的芒硝和50克的透骨草,將二者裝入外敷專用袋,其中芒硝的外敷面要與患者的腹部直接對準,并與患者的腰腹部進行固定,注意避免過緊,該種外敷每天可進行兩次,固定時間為上午的九點和晚上九點,每次外敷時間在6個小時左右最佳,外敷后要注意進行皮膚的清潔;②中藥灌腸:將調好的藥劑自患者的肛門進行灌入處理,并讓其在患者的直腸部位保留,最終被腸粘膜充分吸收,達到護理效果;③患者穴位的中藥貼敷:取10克大黃和10克白花丹,將其碾壓成粉末狀,并加入少量的姜汁進行攪拌,將成品放入醫用的無紡布中央,制作成穴位貼,在患者的足三里、血海、雙側胰俞等穴位進行貼敷。一般來說每天貼敷一次即可,每次貼敷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1]
1.3觀察指標
一方面,對于疾病療效的評價標準,大原則上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結合本次實驗,主要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即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另一方面,對于中醫癥候情況的評判,主要為選取不同的時間節點,針對患者的腹痛情況、腹脹情況、嘔吐情況、口干以及大便干燥等情況實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軟件針對實驗中記錄的數據進行科學處理,利用均數±標準差(±s)進行計量資料的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進行檢驗,在p<0.05時,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達到97%,對照組僅為80%,特色的中醫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且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2.2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中醫癥候對比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癥候情況,實驗組的情況明顯要好于對照組,表明特色中醫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脹、口干、大便干燥以及嘔吐等情況,且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對于輕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來說,在臨床中使用特色中醫護理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的整體療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具有顯著作用,值得未來進行更加深入和長久的研究,也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和探討,能夠為關心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2]
參考文獻
[1] 楊國紅,趙文霞.急性胰腺炎早期中醫藥干預與機理探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4).
[2] 王紹彬.穴位艾灸治療急性胰腺炎伴胃腸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8,4(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