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芬芳 孫仁芳

【摘 要】目的:探討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在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于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胸外科80例肺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三元聯動護理模式。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在自理能力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術后康復效果顯著,有效恢復自理能力及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三元聯動護理模式;肺癌;自理能力;術后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38-01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已成為城鎮人口惡性腫瘤致死的第一位原因[1]。手術是治療肺癌的重要手段,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在術后患者康復中的作用已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普遍認可,2007年美國醫師協會臨床指南[2]中已指出。近年對于術后肺康復鍛煉對肺癌術后康復影響的研究,有了更加具有說服力的報道[3-4],但涉及術后社區環境中的支持康復鍛煉并不多。《中國護理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5] 提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疾病譜變化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護理服務應逐步向家庭、社區延伸。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收治的胸外科肺癌患者80例,均采用胸腔鏡手術方式。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40~75 歲,平均(50.1±14.5)歲。對照組:男26 例,女14例;年齡40~76 歲,平均(56.8±13.2)歲。納入標準:①無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能耐受康復訓練;②認知能力正常。排除標準: 意識障礙、精神障礙、視力及聽力障礙。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肺癌患者4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護理模式。內容包括指導患者術后呼吸功能鍛煉、運動功能的鍛煉、均衡飲食、注意休息、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于出院前,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最佳康復訓練方法,叮囑患者按計劃實施康復訓練,若有病情變化,需再次來醫院門診就醫。
1.2.2 觀察組 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肺癌患者40例為觀察組,實施三元聯動護理模式進行臨床護理工作。
1.2.2.1 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檔案。成立肺癌術后康復鍛煉服務團隊,包括患者醫院的責任護士、責任醫生、社區護士、社區醫生等。責任護士評估出院后患者和照顧者情況,將患者檔案轉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衛生服務站。
1.2.2.2 由責任護士進行首次家庭隨訪( 從出院到首次隨訪的平均時間為3天),實施鍛煉計劃,包括呼吸功能鍛煉和運動功能的鍛煉方法。在3天內,由護士進行電話或微信隨訪,對鍛煉方案的問題進行解答。在第2周開始時,護士通過家訪對鍛煉方案進行評估,此后6 周進行電話或微信隨訪。但當參與者有要求時,進行額外的社區或家庭隨訪。
1.2.2.3 確立居家護理服務對象,提供社區護理服務指導。針對需要提供居家護理服務的肺癌患者,社區護士定期到患者家中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和運動功能的鍛煉方法,并針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相關的飲食指導和藥物指導,并進行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新的護理計劃。必要時,在社區舉行肺癌健康教育講座,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
1.2.2.4 建立醫院-社區-家庭三方交流平臺、肺癌患者交流群,通過微信、QQ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咨詢及指導,定期更新肺癌術后康復護理相關知識。
1.2.3 觀察指標
1.2.3.1 Barthel指數 用于評估肺癌患者術后的自理能力,該量表針對飲食、洗澡、,修飾、穿衣、如廁、行走等,分為10個項目,根據是否依賴及依賴程度,分為0分、5分、10分、1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高。
1.2.3.2并發癥評分 建立肺癌手術后并發癥表格,包括便秘、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皮下氣腫。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情況手機整理資料并填寫上報醫生。
1.2.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出院后1周、出院后2周及1個月Barthel指數 見表1
2.2兩組患者出院后發生并發癥 見表2
3 討論
3.1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Barthel指數是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廣、研究最多的一種評定日常生活能力的量表,能有效反映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表1顯示,兩組術后患者出院后1周、2周、1月的自理能力,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此外,臨床護理人員通過和患者家屬溝通,使其對患者病情清晰了解,對家庭護理的相關注意事項熟練掌握,從而有效提升患者家屬照顧水平。
3.2減少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表2顯示,觀察組出院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肺癌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創傷,活動量的減少、咳嗽使疼痛加劇,易引起患者肺部感染、便秘等并發癥。通過臨床專業護理人員的有效干預,使患者能更好地進行康復運動、呼吸功能鍛煉等,增加患者康復信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小結
通過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護理模式應用于肺癌術后患者,為肺癌術后患者出院后提供專業的、全面的康復指導,并將此護理模式予以推廣,形成“治療在醫院、康復在社區家庭”的醫療方式。降低肺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自理能力,優化醫療資源,有效降低肺癌患者的醫療費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于正倫,張曙光,張其剛,等.影響肺癌手術患者生存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 2016,33(3):466-467,470.
[2] Andrew L,Gerene S,Richard C,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7;131:4-42S.
[3] Edvardsen E,Skionsberg OH,Holme I,et a1.High—intensitytraining following lung cancer surgery: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Thorax,2015,70(3):244-250.
[4] Arbane G,Douiri A,Hart N,et a1.Effect of postoperativephysical training on activity after curative surgery for non·smallcell lung GanGer: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Physiotherapy,2014,100(2):100—107.
[5]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 年)[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