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是中生代首次出現的巨型海生爬行動物,是一類從陸地重新返回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魚龍的外形類似今天的海豚,也有長長的口鼻部和流線型的軀干。魚龍的體形適合在水中快速游動。據推測,它們在水中的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40千米。為了適應深海的黑暗環境,魚龍都有大大的眼球,例如著名的大眼魚龍的單個眼球大如一個足球。科學家推測,由于魚類進化出了更快的移動速度,因此短距離機動l生不夠高的魚龍逐漸被淘汰,并于距今9000萬年前滅絕。

魚龍滅絕后,蛇頸龍接過了海洋頂級捕食者的稱號。蛇頸龍很好辨認,它們的四條鰭狀肢很像今天海龜的鰭狀肢。蛇頸龍是當時最大的海生動物,就連蛇頸龍的后輩——滄龍的體形也沒有蛇頸龍大。蛇頸龍不產卵,雌性蛇頸龍直接生下小蛇頸龍。蛇頸龍在海中的移動速度沒有魚龍快,但在四條鰭狀肢幫助下,蛇頸龍在短距離內有很高的機動性,是海洋中的強悍獵手。

滄龍經常被認為是“水里的恐龍”,但其實滄龍是介于蜥蜴和蛇之間的爬行動物。如果說魚龍長得像海豚,那么滄龍更像是鱷魚和蛇的混合體。滄龍中體形最大的霍夫曼滄龍體長13~15米,是當時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滄龍的身體呈長筒型,擁有強壯的尾部,它們的食物可能包括魚類、菊石類、海龜和小型滄龍。滄龍甚至喜歡獵殺同類。

高棘龍是和霸王龍同等重量級的兇猛食肉恐龍,其最大個體的質量接近7噸,體長達11米。高棘龍有標志性的豎直隆脊,幾乎覆蓋整個頸部、背部和臀部。隆脊的功能未知,可能是為了便于棘龍控制體溫。
高棘龍的牙齒鋒利且帶有鋸齒,前肢比霸王龍更強壯,前爪呈鐮刀狀。不過,高棘龍的下顎肌群沒有霸王龍發達??茖W家猜測,高棘龍采用的應該是啃咬和撕扯的混合捕殺策略:先用鋸齒狀的利齒鎖住獵物,再用利爪將其撕碎。


距今1.1億年前,在今天被稱作撒哈拉沙漠的地區,生活著被叫作帝鱷的鱷魚。帝鱷體形巨大,其成年個體從頭到尾長約11米,接近一輛3門公交車的長度。帝鱷的體重最高達6噸,相當于5頭成年咸水鱷體重之和。帝鱷顱骨的長度達1.78米,相當于一個成年男性的身高。此外,帝鱷是所有同時期巨型鱷魚中唯一一種被發現完整顱骨和脊柱化石的物種,因此其“中生代最大鱷魚”的稱號可以說名副其實。
帝鱷的口腔中有132顆粗壯的牙齒,古生物學家將其比作鐵軌鋼釘。帝鱷的牙齒呈圓錐形,更適合用來夾住獵物,而不像現代鱷魚撕裂獵物的窄齒。肌肉建模分析顯示,帝鱷的咬合力達9萬牛頓,與最強壯霸王龍的咬合力不相上下。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哈提格島(今天的羅馬尼亞西部)上,生活著許多侏儒恐龍(體形比大陸的同類恐龍小得多),它們需要時刻提防來自天空的捕食者——哈特茲哥翼龍。這些盤旋在天空中的怪獸是翼龍家族中體形最大的動物,成年個體的腦袋長3米,體長約10米,翼展接近12米。它們的體形如此巨大,以至于在1991年這種翼龍被首次發現時,古生物學家以為挖到的是某種巨型獸腳類恐龍的顱骨化石。
研究表明,哈特茲哥翼龍頭部和頸部的肌肉極其發達,比其個頭稍小的風神翼龍擁有更粗壯的脖子,這些特征恰恰是為捕食大型獵物而進化出來的。哈特茲哥翼龍很可能會用堅硬的喙刺穿或擊打體形較大的獵物,并且很可能是哈提格島上的頂級捕食者,這在以食腐著稱的翼龍家族中很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