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芳
摘要:文章圍繞保障工作連續高效、促進工作健康發展、強化工作執行質量等方面,分析了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價值作用。從資料內容與信息工具兩個角度入手,研究了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優化思路。
關鍵詞:愛國衛生運動;檔案;信息工具
“愛國衛生運動”,即在國家引導、集體組織、群眾協作的背景下開展的除害滅病、改善環境、剔除陋習、防控疾病的公共衛生活動。從角色定位來看,愛國衛生運動既是維持社會環境清潔、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環境文明建設的關鍵落腳點。愛國衛生檔案資料就是在愛國衛生運動的決策、實踐等工作環節中產生的,可滿足愛國衛生既往活動復現、追溯、審驗等需求的信息資料。
一、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價值作用
1.保障愛國衛生工作連續高效
愛國衛生運動與我國社會運行發展相伴而行,1941年,中國共產黨就于陜甘寧地區組織成立了防疫委員會,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圍繞消滅蚊蠅、鼠患開展“軍民衛生運動”,以此實現霍亂、鼠疫等疾病的有效防控。隨著時間推移,愛國衛生運動的活動經驗、理論體系、信息儲備日益豐富,為當下愛國衛生工作的方案規劃、目標決策、實踐開展提供了有力依據。當愛國衛生指導單位內部存在人員變動或崗位調動時,新進人員若對愛國衛生運動的發展歷程、本單位的既往經驗等缺乏充分認知,將很難快速、順利地融入工作當中,進而導致愛國衛生工作進展緩慢甚至發生脫節。此時,愛國衛生檔案資料的價值便顯現出來。通過查閱、分析檔案信息,新進人員可更加清晰、快速地了解愛國衛生運動的目標、方針、要求、責任,明確自身所處單位、崗位的具體活動情況與工作進度,從而有方向、有方法地接手后續工作。[1]
2.促進愛國衛生工作健康發展
做好愛國衛生檔案資料的收集與管理,有利于工作人員更加全面、快捷地對以往工作內容、決策規劃進行回顧,從而在結果判斷、經驗分析中發現愛國衛生工作現存的矛盾問題與薄弱之處,如人員素養待提高、衛生管理覆蓋不全面等。在此基礎上更加有計劃針對性地補齊短板、清除弊病,實現愛國衛生工作模式的優化。將優化后的活動內容、工作成果記載到檔案當中,又可為新一輪的變革提供信息依據,從而使愛國衛生工作持續處于“自主評價—自主革新—再次評價—再次革新”的良性循環狀態。
3.提升愛國衛生工作執行質量
檔案具有很強的復現能力,通過查閱、分析檔案資料內容,可全方位、多角度地還原活動實情,達到效果評價、責任追溯等目的。做好愛國衛生檔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可保證各環節、各崗位人員在工作后留有一定的信息“痕跡”,避免濫竽充數、消極怠工等負面工作思維、行為的產生,加強愛國衛生指導單位內部的責任建設與約束建設力度。同時,通過查閱、分析愛國衛生檔案內容,可了解某一階段中具體人員的工作績效、突出貢獻,將檔案資料作為評價人員綜合素養的重要依據,并由此實施職位晉升、薪資提升、表彰獎勵等激勵行為。在約束與激勵雙管齊下的管理機制與工作氛圍影響下,相關人員可持續處于積極工作狀態,有力保障了愛國衛生工作的執行質量,促進愛國衛生工作的創新發展。
二、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優化思路
1.確保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內容完整
真實性與完整性,是發揮檔案資料憑證作用的兩大關鍵因素。目前,我國基層愛國衛生檔案主要在完整性方面還一定程度地存在檔案信息采集不全、不細等問題。要提高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工作質量,就必須在檔案內容的完整性上下功夫。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
第一,提高檔案信息記載領域的完整性。現階段,可將愛國衛生工作涉及檔案類型分為基礎工作檔案、日常工作檔案以及專項工作檔案。其中,基礎工作檔案應包括國家、地方、單位發布的政策制度、管理辦法,各級各類報告資料等;日常工作檔案主要源于愛國衛生指導單位的常規性工作活動,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工作總結,會議記錄,活動方案,小組評比記錄等;專項工作檔案則應圍繞主題性、專門性的工作活動整理形成,如“除四害”專項工作檔案、“防控新冠疫情”專項工作檔案、“健康宣傳教育”專項工作檔案、“改水改廁”專項工作檔案等。在此背景下,相關人員必須保證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全面涉及上述類型領域,避免信息遺漏。
第二,提高檔案信息采集載體的多樣性。現階段,很多檔案工作人員仍秉持著純文本化的信息采集理念,導致相關人員在查閱愛國衛生檔案資料時,只能通過冰冷、平面的文字內容展開聯想,很難達到真實、立體的復現效果。所以,在優化發展過程中,應注重檔案載體的多媒體化采集,將影像、錄音、網頁鏈接等信息資料納入檔案管理體系中[2]。
2.運用檔案資料收集整理信息工具
近年來,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不斷發展,愛國衛生工作中產生的檔案內容越來越海量多樣。此時若仍采取傳統純人工的檔案資料收集與整理方式,將會產生龐大的工作量與較長的工作周期,既給檔案工作人員造成很大的工作壓力,也不利于愛國衛生檔案管理工作高效率、高質量開展。在“互聯網+”新形勢下,有必要將信息化設備或技術工具引入工作實踐。一方面,愛國衛生指導單位應從制度上體現數字化、信息化改革特點,要求各部門人員在填寫登記表、編制會議記錄等環節中,盡量保證信息文本數字化,檔案工作人員盡可能采集接收更大比重的線上資料,并利用檔案信息管理平臺的模塊功能完成資料的快速編號、整理、分類與存儲;另一方面,對于既有的紙質檔案或音視頻檔案,檔案工作人員也可通過掃描儀掃描、媒體資料導入計算機等方式,實現實體信息向數字化信息的完整。除此之外,檔案工作人員還可將檔案采集視角投射到網絡環境當中,對互聯網上與愛國衛生工作有關的網民反饋、政策條文、新聞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將有價值的資料納入愛國衛生檔案體系,進一步強化檔案資料的全面性與復現能力。
檔案資料對愛國衛生工作實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證檔案采集完整全面的基礎上,合理運用各類現代化的信息工具,將有助于實現檔案資料采集質量、利用能力與管理效率的綜合提升。
注釋與參考文獻
[1]吳豐芹.愛國衛生創建過程中檔案的資證作用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9(6):118.
[2]鄭瑩.愛衛會檔案信息公共服務探析[J].明日風尚,2018(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