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才
摘要:云南省大關縣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摘帽總體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571”脫貧標準,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清零”行動,扎實開展突出問題“大排查大走訪”專項行動,千方百計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扎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本文結合大關縣采取的十幾項措施,總結了大關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大關縣 脫貧攻堅 具體措施 成功經驗
云南省大關縣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摘帽總體目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571”脫貧標準,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清零”行動,扎實開展突出問題“大排查大走訪”專項行動,千方百計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扎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建立“四個一”攻堅作戰體系。大關縣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著力構建“四個一”扶貧體系,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和幫扶責任,形成了“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合力攻堅”的良好氛圍。
搭建一個班子。大關縣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指揮長的脫貧攻堅指揮部,組建了易遷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協作扶貧等16個專項工作組,組建工作專班,統一指揮調度,工作各有側重,充分發揮行業部門“領頭羊”“火車頭”的牽頭抓總作用,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編制一張網絡。大關縣出臺《進一步壓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的通知》《脫貧攻堅責任追究辦法》等文件,梳理脫貧任務,明確工作責任。構建責任體系,由縣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協主席兼任鄉鎮第一書記,30名縣處級領導分別掛包一個深度貧困村,分管縣級領導牽頭認領專項工作,壓實縣級領導、鄉鎮黨委政府、縣直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掛鉤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職責;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建立“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工作制度,實行清單式、網格化管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編制了任務明確、責任清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
打造一套體系。大關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各項工作,著力打造脫貧攻堅調度指揮體系,將脫貧攻堅作為重要議事議題,每月常委會、常務會聽取匯報、安排部署、逐月推進。同時,每月召開脫貧攻堅調度會議、領導小組會議和指揮部會議,聽取專項工作匯報,安排部署工作任務,研究制定措施辦法,逐項工作排名排序,對扶貧成效明顯的點名表揚,對工作進度遲緩的書面通報,對履職不到位、落實不力的進行約談,層層傳導壓力、層層靠實責任,推動工作落實。
鍛造一支隊伍。大關縣選派82支駐村工作隊、82名駐村“第一書記”、351名駐村隊員,派駐82個貧困村(社區)開展駐村幫扶,確保每個村駐村工作隊員在4人以上,充分發揮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助推力”;安排101個掛包單位對口幫扶82個貧困村、3353名干部職工結對幫扶2.6萬戶貧困戶,充分發揮好掛包單位和黨員干部結對幫扶的“外驅力”。
建立“三個精準”政策落實體系。一是精準鎖定貧困對象。制定《大關縣貧困對象動態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月走訪、月例會、月完善檔案等制度,分門別類建立貧困人口、貧困戶、貧困村基礎信息等臺賬,確保每月動態管理數據精準、臺賬清晰、邏輯嚴密,為精準扶貧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二是精準打造政策體系。制定了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貧困對象精準識別、易地搬遷、農危改、就業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精準退出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細化分解落實上級各項政策,打出政策“組合拳”,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系統的、具有大關特色的政策支撐體系。三是精準落實項目庫建設。全面開展“村村清、戶戶清”行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貧困村出列短板、鄉鎮工作缺項,直擊“窮根”,找準“七寸”,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畫好”村級施工圖,“繪好”鄉級路線圖,“建好”縣級項目庫,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滴灌,確保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落實、取得實效。全縣項目庫規劃項目982個、概算總投資32.22億元,覆蓋全縣9個鄉鎮82個貧困村,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全覆蓋。目前已累計完成建設投資24.36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75.6%。
打造“三大體系”解決突出問題。一是打造政策體系。研究印發了《脫貧退出突出問題大排查、大走訪專項行動方案》《建立走訪臺賬和扎實開展日常走訪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推進農業人口遍訪、貧困人口走訪、非貧困人口詢訪、戶籍信息核訪4個全覆蓋,建立貧困人口、非貧困人口“2本臺賬”,推廣“兩看三問四動員一分析”入戶法和卡戶“十個說得清”、非卡戶“六個說得清”訪談技巧。二是打造責任體系。牢牢抓住“主要領導”這一關鍵核心,以鄉、村、戶3個層面,統籌縣、鄉鎮、村、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5股力量,縱深推動大排查工作。充分發揮各鄉鎮第一書記“頭雁效應”,各鄉鎮第一書記為第一責任人,要求重心下移、到鎮辦公、坐鎮指揮,牽頭統籌該鄉鎮大排查工作;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為主要責任人,鄉鎮副職掛片包干負責到村,職工分區域掛包到村民小組,打造大排查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人人身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壓緊壓實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職責,各掛聯單位主要領導必須駐村開展工作,日常工作由副職統籌,輪換投入50%的工作力量到村開展核查排查工作,扎實開展入戶走訪,全面摸清家底,認真查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補足脫貧短板,夯實摘帽基礎。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縣累計走訪群眾6.38萬戶25.8萬人,實現農業人口走訪全覆蓋;累計排查出問題7類9.02萬條,已整改8.43萬條,整改率達93.4%。
打造監督體系。大關縣實行“每周一調度”工作機制,明確每周日晚上召開調度會議,鄉鎮第一書記匯報大排查工作進度,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安排下周工作重點,調度各村工作進度,明確排查時限要求,確保大排查工作有序高效穩步推進。同時,以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為“中樞”,整合縣委政府督查室、縣紀委督導組等力度,對各鄉鎮大排查工作開展督查檢查,建立問題臺賬,及時反饋整改,督促工作落實。
做好“五項舉措”筑牢黨建基礎。大關縣堅持黨建扶貧雙推進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探索找準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點,采用“五項舉措”,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決戰決勝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夯實根基。大關縣采取縣處級黨員領導聯村、鄉鎮領導包村、第一書記駐村、部門結對、懸掛告示和掛圖整頓等方式,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整頓力度,整頓15個村級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調整優化軟弱渙散“兩委”干部14名,清理不符合條件的村干部13人,完成752名村干部任職資格聯審,補齊配強村干部237人。
提振精神。大關縣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扎實開展全縣干部職工“三個一”關心關愛活動和,進一步關心關愛扶貧干部。加大脫貧攻堅一線選人用人力度,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全縣2019年提拔的76名干部,64名是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干部,占提拔干部總數的84.2%。
強化宣傳。大關縣堅持將“精神脫貧”與“扶貧扶志”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實踐活動,組建脫貧攻堅扶志(智)宣講團,利用“背篼圖書館”“紅黑榜”“三講三評”等載體,扎實推進扶志扶智行動,開展宣講活動2712場次,宣講黨的政策、村的變化、今后的愿景,提升群眾滿意度。
激發動力。大關縣打造“愛心超市”9個,商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貧困群眾可以通過人居環境提升、政策知曉、“紅黑榜”、學生成績等評分活動獲得積分、積分換取獎品,有效激發了群眾自主脫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縣愛心超市已累計開展愛心公益超市積分評定和物資兌換27輪,13530戶農戶通過積分兌換到所需物資,兌換物資折資106萬余元。
(作者單位:云南省大關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