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在盡享美味的同時,我們胃腸的負擔也加重了,很多胃腸疾病隨之而來。如何早期發現胃腸疾病,直接觀察到臟器腔內病變,確定其部位、范圍呢?消化內鏡給我們帶來了解決方案。
消化內鏡是指在光線照射下,可以經消化道直接獲取圖像信息或者經其附帶的超聲及X線設備獲取消化道及消化器官內的超聲或者X線影像,用于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醫療用設備。消化內鏡按其檢查部位主要分為胃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結腸鏡、膽道鏡等。
包括胃鏡、十二指腸鏡以及食管鏡,一般選用的是前向直視型胃鏡,借助一根纖細、柔軟管子深入胃中,可以用于檢查、治療胃部、十二指腸和食管發生的病變,特別是針對比較微小的病變,借助胃鏡可以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以及細胞學檢查。
如果出現下面幾種情況,需做胃鏡檢查:1.當感覺胃部出現不適,或胃部不適與飲食有關,持續時間超過1周以上;2.近期內突然發現貧血,排除胃部以外出血因素,又找不到其他原因;3.發現大便顏色發黑及吐血;4.患有上消化道腫瘤需要做病理切片檢查;5.健康體檢懷疑胃部存在問題,但又沒有其他方法確診的方法;6.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的、40歲以上人群;7.意外吞食固體異物,需要取出者。
小腸鏡同樣是一種前向直視型內鏡,鏡長一般在165厘米左右,適用于各種小腸可疑病變檢查和治療,對于胃腸道手術后各種并發癥檢查、消化道出血、普通全腸鏡無法實現的全結腸檢查以及黏膜下病變也有很好的檢查能力。
如果出現下面幾種情況,需做小腸鏡檢查:1.消化道出血患者,經胃鏡和結腸鏡檢查未能發現病變,臨床懷疑有小腸疾病者;2.克羅恩病的全消化道評估;3.不完全小腸梗阻;4. 疑有小腸器質性病變者,如小腸腫瘤、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慢性腹痛及慢性腹瀉等;5.多發性息肉患者的全消化道評估;6.小腸造影或膠囊內鏡有小腸異常發現者;7.開展小腸疾病的內鏡下治療:息肉的電切術、小腸出血的注射治療及異物的取出術(包括滯留的膠囊內鏡)等。
結腸鏡發展比較迅速,由最初的金屬制轉變為纖維制,目前還結合電子結腸鏡,使診療效果進一步提升。結腸鏡主要針對于結腸炎診療,可以對部分腸道病變進行治療,比如大腸息肉等良性病變鏡下摘除等,是當下腸道診療中尤為重要的應用技術。
出現以下情況,需進行結腸鏡檢查: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瀉;3.原因不明的腹部腫塊,不能排除大腸及回腸末端病變者;4.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疼痛;5.疑有良性或惡性結腸腫瘤,經X線檢查不能確診者;6.疑有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7.鋇劑灌腸或腸系檢查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和范圍;8.結腸癌手術前確定病變范圍;9.結腸癌、息肉術后復查及療效隨訪。
膽道鏡是一種細徑內鏡,通常會在剖腹檢查時經膽道切口或者通過十二指腸鏡活檢孔道插入子鏡到膽管內,觀察結石、炎癥或者腫瘤,同時可以進行活體組織摘取、結石粉碎等治療手段。
其適應癥包括:1.膽道疾病,術前診斷不明;2.膽道殘余結石或術中已有膽石遺漏者,以及術后殘余膽石梗阻所致的高熱、黃疸;3.膽道內取異物;4.膽道出血定位或止血;5.膽道畸形和狹窄行膽道內瘺術,晚期膽道腫瘤行膽道鏡內瘺術或確診;6.選擇性肝內膽管造影;7.膽總管末端狹窄行膽道鏡下肝胰括約肌切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