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一種消化道疾病,其中包括十二指腸、胃以及食道等臟器病變而引發的出血。能夠引起急性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全身性疾病、胃癌、急性胃黏膜損傷、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食管和消化性潰瘍都是引發出血的重要原因。也正因此,對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搶救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搶救不及時,或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
上消化道一旦出血,病情發展十分迅速,并且病情將會十分嚴重,因此應該將患者處于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確保其呼吸道暢通,防止出現窒息,并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包括呼吸、血壓、脈搏、心跳等,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目前,藥物治療仍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治療手段。對病情危重,特別是初次發病、原因不詳以及既往病史不詳的患者,在生命支持和容量復蘇的同時,可以采取“經驗性聯合用藥”。對于嚴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聯合用藥方案為靜脈應用生長抑素+質子泵抑制劑;當高度懷疑靜脈曲張性出血時,在此基礎上聯用血管升壓素+抗生素,明確病因后,再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1.抑酸藥物
抑酸藥物能提高胃內pH值,促進血小板聚集和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有利于止血和預防再出血,同時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常用抑酸藥物為質子泵抑制劑和H2受體拮抗劑。
2.止凝血藥
對血友病患者,首先輸注凝血因子,同時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對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可首先給予氨甲環酸補充纖維蛋白原,或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或在血栓彈力圖監測引導下的成分輸血。
3.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
使用生長抑素可顯著降低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手術率,預防早期再出血的發生。同時,使用此類藥物可有效預防內鏡治療后肝靜脈壓力梯度的升高,從而提高內鏡治療的成功率。
4.抗菌藥物
肝硬化急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活動性出血時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腫,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有助于止血,并可減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生存率。
5.血管升壓素及其類似物
包括垂體后葉素、血管升壓素、特利加壓素等。靜脈使用血管升壓素可顯著控制靜脈曲張的出血,但不能降低病死率,且不良反應較多(心臟及外周器官缺血、心律不齊、高血壓、腸缺血等)。臨床上多聯合硝酸酯類藥物減輕其副作用。
當經過治療并且成功止血之后,應當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注重各個方面的護理。
1.飲食護理
當患者停止出血24小時之后才能夠逐漸食用一些低溫軟食、半流食以及流食,建議選擇一些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高熱量的食物。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盡量不要食用辛辣、生冷以及粗糙的食物。嚴禁患者飲用濃茶以及咖啡等。
2.口腔護理
需每日2次清潔口腔。嘔血時應隨時做好口腔護理以保持口腔清潔、無味。
3.心理護理
想辦法消除患者的焦慮以及恐懼心理,以防因此而導致的交叉神經興奮,誘發再次出血的情況,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中青年發生消化道出血后,多數都能夠自然止血。而老年消化道出患者,一般表現為持續出血,并且預后差,且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因此消化道出血不僅容易發生,而且會經常反復出現,不容易控制。
入院時生命體征不穩、收縮壓低于80mmHg、紅細胞壓積低于30%、血紅蛋白低于80g/ L、需大量輸血、年齡大于60歲、伴隨多種疾病者,死亡率高;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預后不佳,第一次出血后再出血的幾率、死亡率均較高,預防出血和再出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