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書霞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社會競爭加大,很多人都會產生焦慮情緒,比如會瞬間感覺煩躁、驚慌以及坐臥不安等,或常出現心悸、出汗、胸悶、氣喘等,這種情況持續存在會對身心健康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自我調節,以避免產生身心疾病。
有哪些有效的措施呢?
1.端正心態。首先要盡量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對生活有滿足感,同時對生活中的一些瑣碎事情要有適應能力,不應過度留意身邊發生的不愉快事情,多做能令自己身心愉悅的事情。此外,盡量避免大喜大悲,需要學會調節主觀思想以適應客觀現實。
2.靠近正能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的身邊到處充滿著抱怨、焦慮、不干實事的人,那么你的情緒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漸漸會變得跟他們一樣。但是如果你的周邊都是充滿自信、溫暖、積極向上的人,你自然會感到生活中處處灑滿陽光。
3.自我疏導。自我疏導也是消除焦慮較為重要的一個方法,面對焦慮,首先要正視其存在,再采用有效的方法消除焦慮,切不可通過一些不合理的借口掩蓋焦慮。此外,還要樹立消除焦慮的自信心,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提高主觀能動性,為轉移注意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4.自我刺激。有些人長時間被焦慮情緒籠罩后,會產生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念頭,使自己陷入不安及痛苦的深淵。這時就需要采用自我刺激方法,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跟自己聊天,找出讓自己焦慮的根本原因,閱讀有趣的書籍,做一些體力活動,都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焦慮情緒。
5.自我反省。可以對自身所做的事情進行反省,通過自我反省,可將潛意識中隱藏起來的不悅全部傾訴而出,從而使心態趨于平和,進而能用理性的心態看待、評判自己和他人,消滅焦慮產生的根源。
6.增強信心。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會打擊到人們的自信心,導致焦慮的發生,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自信心,以此避免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發生。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朋友聊天獲得鼓勵等方法來提高自信心。也可以對自己采取鼓勵措施,比如面對鏡子做出微笑的表情,或是每天對自己說幾次“我能行”。
7.自我放松。面對焦慮,可以采用意識放松的方法對自身心態進行調節,也就是有意識地表現出輕松狀態。比如,焦慮出現時靜坐,閉上雙眼,心理暗示自己身體各個部位放松;還可以通過視覺放松方法緩解焦慮,緊閉雙眼,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個恬靜的環境,讓自己在其中隨意馳騁,使自身緊張的心情逐漸放松下來。
8.藥物治療。若焦慮情緒較為嚴重,采用各種方法都難以緩解,就需要考慮焦慮癥的可能。焦慮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它和單純焦慮的情緒不同,焦慮癥導致的不只是暫時性的緊張或害怕,或者是暫時性的心跳加速、手抖等生理反應,在焦慮癥的患者身上,焦慮的情緒可能不會淡去,甚至會惡化。焦慮癥離我們其實不遠,根據研究,有19.1%的美國人在過去一年中,曾經發生過任何一種形式的焦慮癥。
如果確診為焦慮癥,就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抗焦慮藥物,比如多慮平、利眠寧等。有關焦慮癥的藥物,牽涉到個案的癥狀不同,以及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因素,還有藥物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影響,所以,用藥過程中要及時和醫生溝通,不要自行調整藥物。
用藥的同時,心理治療不可忽略,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認為對焦慮癥相對有效的方式。這種療法的優點是沒有服藥的副作用,而且患者能夠學習到觀察并控制自己焦慮情緒的方法;缺點則是花費的時間較長,付出的精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