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我在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旦孩子被診斷為肺炎,部分家長就要求住院給孩子注射抗生素。而世界衛生組織曾發文倡議:絕大多數兒童期肺炎病例可在家使用并不昂貴的口服抗生素來治療,或者采用霧化吸入的方式進行治療。不用住院,也不用打針或掛水,只有嚴重的病例才需要住院或輸液。至于孩子要不要使用抗生素,還是需要根據誘發肺炎的病因來決定。那么,小兒肺炎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治療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談談這個問題。
肺炎主要是由于人體受到病原體的感染或者其他致敏因素作用于肺部,導致患者出現發熱、呼吸頻率加快(即不到2個月嬰兒呼吸次數 60次/分;2~12個月嬰兒 50次/分;1~5歲幼兒 40次/分)、咳嗽以及肺部干濕啰音等。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我國北方地區以冬春季多見,是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原因。小兒發病早期常出現拒絕進食、發熱(體溫常為38~39℃,偶爾也可高達40℃)等。此時要及時帶孩子進行診治,以免發病時間過長導致病情加重,對小兒的身體產生嚴重的影響。
對于小兒肺炎,需要采取綜合性治療手段,在改善小兒呼吸通氣功能的同時,也要有效控制小兒體內炎癥的進展以減少并發癥的出現。醫生會根據相關診斷,對患兒的致病因素展開針對性治療。
通常情況下,若為病毒感染造成的病毒性肺炎(白細胞總數多為正?;虻拖拢恍枰o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即可,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對這類患兒應用抗生素,不僅沒有治療效果,反而會引起小兒出現過敏以及腹瀉等不良反應。
若患兒是以下幾種情況,則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1)患兒出現急性面容,即呼吸急促、鼻翼煽動以及臉色潮紅、興奮不安等;(2)患兒的致病菌為細菌;(3)免疫缺損的兒童。
另外,當患兒為細菌性肺炎【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一般可達(15~30)×109/L,中性粒細胞在60% ~90%】時,也需要應用抗生素聯合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在一般的情況下,輕度和中度小兒細菌性肺炎患者在治療3~7天之后病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而重癥患者則需要1~2周。如果患者的體質比較特殊,而且病情比較頑固,那么要適當延長治療的時間,這樣才能夠確保療效。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只有使用恰當才能對治療有幫助,反之就會產生耐藥性。相關數據表明,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約有三分之一是由濫用抗生素導致的。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如果濫用抗生素,不但會導致抗生素的耐藥程度增高,更將直接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
如果小兒出現缺氧癥狀時,可以適當給予吸氧支持治療。對于痰液較多的小兒患者可以適當給予祛痰藥物,若患兒痰液比較黏稠難以咳出,應先進行霧化療法再進行相關治療。
在治療期間,家長也要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不但要重視生活護理,同時也要注意飲食調理。需要保證患兒房間的空氣有效流通,室溫應保持在20℃左右為宜,相對濕度55%~65%,以防呼吸道分泌物變干,不易咳出,防止交叉感染。要給予患者兒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保證一定的優質蛋白。對于發熱的患兒可給予流質飲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蛋花湯、牛肉湯、菜湯、果汁等);對于退熱后的患兒,可加半流質食物(稀飯、面條之類的食品)。因為肺炎患兒呼吸次數較多及發熱,水分的蒸發比平時多,故必需補充適量的糖鹽水。要經常輔助小兒進行翻身以及給予拍背,以幫助小兒有效排出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