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wèi)華 王之輝
“孩子們初六就回深圳上班了,我和老伴心里空落落的,整日魂不守舍,不知道做些什么,也不想出門,總是失眠……”解放軍第102醫(yī)院心理咨詢門診節(jié)后剛開診,陳奶奶就掛了第一個號,坐在就診桌前道出了自己的憂傷。
陳奶奶今年64歲,和老伴生活在常州,獨子2004年畢業(yè)后就一直在深圳工作并組建了小家庭。今年春節(jié),兒子一家三口來常州過年,陳奶奶和老伴享受著天倫之樂,很是愜意。可歡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假期結束,陳奶奶把兒子送上車后回到家,看著剛剛還歡聲笑語的家里,只剩下老伴在收拾孫子玩過的東西,不禁嘆道:“這要等到何時一家人才能再團聚啊!”
此后幾天里,陳奶奶一直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被憂傷、失落、焦慮困擾,老伴雖然時常安慰,但也常倚在窗口看著街道長時間發(fā)呆。于是她決定到心理門診尋求幫助。
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確實在情感上更脆弱,對來自外界的支持與關心更渴望,心理健康問題更突出,歸納起來即“空巢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有:焦慮、失落、抑郁、恐懼、失眠、頭痛、食欲不良等,這些癥狀如長期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老年人性格變得孤僻、自閉,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時甚至可以引發(fā)老年抑郁癥及癡呆。有的老人常常訴自己不舒服,去醫(yī)院檢查卻沒有查出病灶,實際是軀體痛苦、心理抑郁造成巨大壓力,導致他們像孩子一樣,愛撒嬌、耍小性。還有些老人愛嘮叨,從心理學角度,也是一種宣泄,出現(xiàn)的可能有兩種:一是老人本身很煩躁、焦慮;二是他們內心存在不滿。
作為父母,應學會做“成功老人”。首先對子女與自己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附屬關系,子女的離家是其作為一個社會人已經(jīng)成熟和獨立的標志。其次在子女離家前,就應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節(jié)奏,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參加一些老年團體活動,陶冶情操、豐富生活之余廣交朋友,與社會的交流是開闊胸襟、排解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第三,夫妻之間在子女離家后,更應注意相互給予更多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新的情感支持系統(tǒng),以使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穩(wěn)定。
作為子女,要學會傾聽并定期和父母聯(lián)系。人們溝通感情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交流,書信、電話、手機短信、網(wǎng)上聊天等一樣可以傳遞溫馨的情感。
當然,有嚴重抑郁、失眠及多種軀體化癥狀甚至自殺等極端想法和行為的“空巢綜合征”老人,要及時尋求心理醫(yī)生或精神科醫(yī)生的幫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藥物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yī),貽誤病情。
(摘自大河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