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博
近年來,壓力重重的城市居民一直在綠色空間中尋求避風港,因為事實證明,綠色空間對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而“藍色空間”——海洋和海岸線,還有河流、湖泊、運河、瀑布,甚至噴泉的好處沒有那么廣為人知。
近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環境心理學家發現,居住在海邊城市的社區居民精神健康狀況最好。埃克塞特大學“藍色健康”項目環境心理學家馬修·懷特說:“許多經歷與待在綠色空間里完全一樣——還有一些其他的好處。”“藍色健康”項目對18個國家的藍色空間帶來的健康和幸福好處進行了研究。
研究人員將受訪者的健康狀況與他們靠近海岸的距離(如居住在1公里左右的人和50公里以外)進行了分析。在考慮了其他相關因素后,這項研究發現,接近藍色空間,特別是沿海環境,能改善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
在懷特看來,2013年一項關于自然環境中幸福感的大型研究也非常有意義。該研究讓兩萬名智能手機用戶每隔一段時間就記錄下自己的幸福感和當時所處的環境。研究發現,海上和海邊是最令人快樂的地方,大約比持續待在城市環境中高出6個百分點。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2012年的一項研究也曾指出,住在海灘附近會產生與親近海灘相同的好處。居住在海邊的居民,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比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居民更健康。
英國沃里克學院的約翰·金博士設計了一個“模擬海濱實驗室”,使進入實驗室的人完全與身臨海濱一樣。然后,讓抑郁癥患者進入實驗室,用先進儀器測試患者前額肌肉松馳程度,結果發現這部分人的肌肉松弛程度顯著改善,表明患者心情舒展,抑郁緩解。
盡管生活在距離海岸1公里以內(或放大到5公里以內)與更好的整體和精神健康有關,但似乎愿意去海邊才是關鍵。“藍色健康”項目參與者劉易斯·埃利奧特說:“每周至少去海邊2次的人在整體和精神健康狀況上感覺更好。”
懷特說,水的存在與健康、幸福和快樂有著積極的關系,這有3項確定的原因。首先,水生環境有獨特的有利環境因素,如空氣污染更少、陽光更多。其次,臨水生活的人往往更加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僅是水上運動,還有步行和騎自行車。再次,藍色空間似乎比其他自然環境更有優勢的地方——水具有心理康復作用。與綠色空間相比,待在水生環境中或附近可以帶來更多的好處,可以激發積極情緒,同時減少消極情緒和壓力。
懷特認為,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的“反芻思維”是導致抑郁的一個確定因素。“我們發現,在沙灘上散步時,人們就會把思緒轉向外界環境。”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華萊士·尼克爾斯指出,面對每天忙碌的生活,大腦需休息。住在水邊就能讓大腦回避各種過度的刺激,使得認知功能得到休整。很多人喜歡坐在水邊,仔細觀察溫柔而平靜的水流。這是因為水能誘導人的大腦進入一種溫和的冥想狀態,感受到一種柔軟的魅力。進入冥想狀態后,大腦能得到放松,壓力水平減輕,焦慮抑郁狀態和疼痛感得到改善,睡眠質量提高。
同時,接觸水流會讓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人體也最為放松。當人體放松時,心境處于輕松平和狀態,這時會有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內心,有助于形成富有洞察力的見解。
(摘自《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