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
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醫療物資短缺成為一個相當突出的矛盾。
有沒有解決這一矛盾的經驗可以借鑒呢?回答是肯定的。中國2008年年初化解雨雪冰凍災害的郴州之困與汶川救災的物資調度,采用的就是中央和地方合力列出災區物資需求清單,組織全國的生產調度。汶川救災中,中央曾利用大調度能力,短時間內組織一百萬頂救災帳篷調往災區,從而滿足了災區的基本需求。
當前,最為需要的,是在中央層面建立起醫療物資的統一調度體制,集中采購與供應,確保防疫前線的物資基本供給。而建立這一調度體制的關鍵,是要盡快建立醫療物資支援的清單系統。
所謂清單,就是將一個地方的醫療物資需求進行較為詳細的列舉,其內容主要包括醫務系統的需求、患者的需求、參與防護人員的需求等。這些需求要與一定的患者人數形成比例,動態化呈現,其中特別需要注明國家層面協調解決的物品數量。以武漢為例,物資支援清單可以分為兩個系統統計,一是醫院系統,一是以區為單位的系統,提供基本的物資需求信息。兩個系統,可能有一定重合,但疫情緊迫,宜粗不宜細,以確定基本需求為標準。清單在地方形成后,應該盡快報送中央指揮機構,由中央政府有關負責機構進行無缺口的調度與協調,組織采購與供應。
也許有人會問,當前不是已經采用國家調度有關的物資來全力支援湖北尤其是武漢的抗疫情斗爭了嗎?不也有地方請求嗎?但是,一定要看到,有沒有清單,效果和做法完全不一樣。如果有了清單,不留缺口,地方就不會為醫療物資的供應緊張而耗費精力,就能專心去落實應救盡救的行動。而如果沒有清單,地方就只能向社會呼吁,造成心中無數,手中缺乏武器,無力完成整體部署,自然出現各類不規范的現象。也就是說,在物資清單的基礎上,能夠基本理順醫療物資的供應和保障機制,促成后方保供應,前方放手投入戰斗的基本分工格局。支援需求物資清單,客觀上是動員和組織物資需求的基本工具。
建立物資保障清單系統,甚至對醫務人員的調度與使用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比如,通過人員需求的計算,在動用全國支援武漢與湖北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征召有一定醫療經驗的志愿者,形成類似戰時狀態的民兵體系,配合政府開展工作,在社區和地方發揮后備軍的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應急時刻建立需求物資清單,是應急預案的具體化!
應該看到,在科技水平日益發達的條件下,物資與人員支援的清單完全可以使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建立較大的平臺,在政府主導下與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形成合力,既有政府采購,又有社會捐贈,公開透明,從而避免各類弊端?,F在,全國各個地方的疫情信息已經能夠完全及時更新,人們在手機端即可隨時看到全國各個地方的疫情形勢。醫療物資的支援系統,也許更為復雜一些,但對于信息技術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太大的挑戰。這樣的網絡,如果能夠覆蓋全國,就會建立起全國的疫情物資與人員的支援網絡,形成中國特色的疫情應對系統,從而為奪取疫情防治的全勝做出貢獻。▲
(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