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祥 梁嘉韻 王婧 何愛珊

生活中不少人認為爬樓梯動輒大汗淋漓、消耗大,還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于是把爬樓梯當作健身減重的方式。爬樓梯對心肺功能、下肢肌力的維持,都是有益的,偶爾做一下沒關系,但不宜作為長期的鍛煉方式,尤其是女性,對膝關節軟骨的磨損比較大。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之一,由股骨、脛骨、髕骨組成,三者相互接觸的面形成關節。關節內也有筋膜、半月板、韌帶等結構,其中半月板就像一張墊子,起到緩沖、減震及部分穩定的作用。從孩童時期長到成人,關節面的使用是很多的,走路、蹲下、站起來都會使用到關節面,本身髕骨關節面就是比較容易損傷的一個關節面。
膝關節最不喜“負重”,而爬樓梯時,膝關節的承重是身體重量的3倍左右,會加重髕骨關節面與股骨滑車關節面之間的磨損。此外,膝關節下蹲時負重是人體體重的3~5倍,諸如深蹲這些鍛煉方式也會加重膝關節磨損。
日常如何養護膝關節?
生活中注意增加鈣質的攝入,多曬太陽,強壯骨骼;適當運動,增加肌肉耐受能力。特別是女性,在30歲以后,運動量就要適當減少了。
日常運動建議選擇散步、游泳等運動方式。游泳可以說是對膝關節最“友好”的運動,既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又不會過多增加膝關節的負擔。
如果運動或勞累后出現膝關節酸痛的情況,這也意味著膝關節不能耐受當下的運動,此時需要注意不能勞累,根據自身的耐受程度合理調整,適當減少運動強度和時間。
許多人認為,膝關節疼痛后需要靜養,不能進行任何鍛煉,殊不知這樣有可能加劇疼痛,而適當鍛煉可有效減緩肌肉萎縮和關節退化速度。
養護膝關節 三個小動作練起來
1.伸屈膝活動
動作要領:膝蓋伸直時停留5秒左右,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股四頭肌的肌力,然后屈膝,為一次。單腿交替或雙腿一起做都可以。
動作頻次:10次一組,每天做3~6組。
2.靠墻靜蹲
動作要領:身體站直,后背靠墻,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朝前,不可“內八字”“外八字”。隨著力量的增加,逐漸增加下蹲屈膝角度,但不要超過90度。
動作頻次:每天2~3組,每組5~10次,每次2分鐘左右。
每個人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適當增減運動量,以鍛煉時膝關節無明顯疼痛為原則。
3.勾腳尖
坐在椅子上,膝關節伸直同時勾住腳尖,用力使整條腿繃直并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候會感覺大腿的肌肉在用力,摸起來硬硬的,每次堅持10秒鐘,然后放松10秒鐘,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
這個動作主要鍛煉的是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類大腿最重要的肌肉群。它不但負責我們走路 、上下樓、蹲起等動作時的主要力量,還負責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尤其是髕骨和膝關節前后向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