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11日,中國股市迎來六連漲,上證綜指收復2900點整數關。受疫情影響,鼠年第一個交易日A股深跌。之后連續6天反彈,最終站上2900點。
11日,上證綜指盤中不斷震蕩,收盤時漲幅為0.39%,報收2901.67點。深成指報收10768.63點,漲幅0.37%。盤面上鋼鐵、煤炭、白酒、券商、金融、農業等權重板塊表現較好,推升大盤指數上行。而前階段疫情防控相關概念股則繼續回落,處于板塊跌幅榜前列。數據顯示,北向資金11日凈流入10.44億元,扭轉連續兩日凈流出態勢。
路透社11日報道稱,因新增確診病例人數減少提振投資人信心,中國股市周二連續第六日收高。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從2月3日以來,全國除湖北以外的疫情形勢,總體上仍呈下降趨勢。10日,全國除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381例,從2月3日到10日,連續7天呈下降趨勢。即便包括湖北武漢,總體疫情形勢也是向好的。浙商證券分析師張延炳表示,投資者變得更加有信心,因為在湖北省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數持續下降。他認為,經過上周下挫之后,股市的估值已經比較便宜。
A股經歷深度調整之后,市場認為,短期不確定性并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長期表現,目前中國股市仍有不少機會。全球投資機構景順資產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目前中國A股和H股都已經浮現低吸的機會,尤其是A股估值已經表現出了吸引力。此外,中國各經濟部門近日連續出臺措施,爭取幫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中國人民銀行近日釋放流動性達1.7萬億元,寬松的流動性有利于支撐市場,同樣會對經濟形成助推,加速生產復蘇過程。
日經中文網11日報道稱,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有限”。SMBC日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牧野潤一認為,只要新冠肺炎疫情跨過最困難時期,工廠就將逐步復工,供給將隨之復蘇,以此為契機,此前被壓抑的需求將浮出水面。“新冠肺炎并未導致中國國內的需求消失,只是出現的時期延后,”牧野潤一稱。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并沒有改變,投資者基于理性的判斷,推升股市的不斷上漲。他認為,目前來看,中國正在逐漸穩住疫情防控局勢,這對經濟的迅速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環球時報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