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崗 石琴 蒲敬偉 劉金玲 沙麗 嚴勇



摘? 要:為了測試油麻雞在高溫干旱地區林下養殖的適應性,總結林下養雞的經驗,課題組在吐魯番飼養了3 000羽油麻雞。通過測試,49日齡公雞平均體重1 351.72 g,母雞平均體重956.85 g,成活率為98%;90日齡公雞平均體重2 431.2 g,母雞平均體重1 754.4 g,出欄率為87%,公雞料重比(配合料+原糧)3.65∶1,母雞料重比(配合料+原糧)5.07∶1。
關鍵詞:油麻雞;吐魯番;林下養殖
中圖分類號:S813.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1-0024-05
油麻雞是新疆拜城油雞與麻羽肉雞的雜交代,具有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雞肉品質好和適于放牧等優良特點,并具有較強的抗寒耐熱性能。吐魯番地區屬于高溫干旱地區,夏季不但持續高溫,而且極限溫度可達到45 ℃以上、濕度30%以上,這種高溫干旱的氣候特點會影響畜牧業的發展。為了測試油麻雞在這種氣候環境下林下養殖的適應性,總結高溫環境下林下養雞的經驗,為在吐魯番地區推廣林下養殖提供技術支撐,課題組試養了3 000羽油麻雞,并定期測試其成活率、生長速度及飼料報酬。
1? 材料及方法
1.1 雜交模式及品種來源
課題組按照制定的雜交模式,以烏魯木齊昊翔養殖專業合作社(拜城油雞保種基地)的拜城油雞為母本,以黑羽良鳳花雞為父本進行品種間雜交,獲得油麻雞F1代。種用拜城油雞選用180日齡青腳、黑羽、高腳或矮腳、單冠或豆冠的母雞,羽色光亮且體重? ? ? 1.4 kg以上留作種用。黑羽良鳳花公雞選擇180日齡體重在2.5 kg~3.1 kg羽色光亮的青年公雞。雜交前,課題組對留作種用的公母雞進行雞白痢檢疫,淘汰陽性雞;進行禽流感和新城疫抗體監測,群體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配種方式為人工授精,每5 d一次。母雞產蛋率達20%以上后開始選留種蛋,種蛋采用人工孵化。出殼雛雞選留羽毛整潔、精神飽滿、叫聲清脆的雞苗,出殼后1日齡內免疫雞馬立克氏病疫苗。
1.2 飼養方式及管理
試驗時間為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8月20日,共90 d,試驗場選在吐魯番地區振祥養殖合作社(221團四連),數量為? 3 000羽。育雛舍為半邊開放的棚舍,用白色厚塑料布遮圍,起到聚熱保溫作用,地面鋪10 cm~20 cm厚麥草。在育雛期,塑料蓋布中午打開透氣,傍晚封閉聚熱。育雛期選用天康肉雞飼料,早晚勤喂,供足飲水。育成期放養在果林下,自由采食,人工補飼。白天提供清潔井水,清晨補飼玉米和大麥等碎原糧或原糧粉,中午飼喂新鮮青草或葡萄藤(葉),傍晚補飼全價肉雞育成料,飼料配方見表1。
1.3 預防免疫
育雛期和育成期主要預防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和禽流感H5+H7等(免疫程序見表2),其他需要預防的病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等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定期投放氟哌酸和紅霉素。
肉雛雞飼料中固有添加劑為氯霉素? ? 50 mg/kg和恩拉霉素10 mg/kg。
1.4 育雛期的溫度、光照和飼養密度
育雛期溫度白天與外界一致,晚上蓋塑料布后比外界溫度高3 ℃~5 ℃,從第4周齡起白天與夜晚舍內溫度與外界一致。1~3周齡,晚上補光,從4周齡起與外界一致。飼養密度在1~4周齡逐漸減少,5周齡以后保持在5~6羽/m2,見表3。
2? 疾病預防效果
育雛期試驗雞出現拉稀癥狀,在水中投服氟哌酸后,癥狀減輕。70~80日齡時,中暑死亡318羽,育雛期末成活率達到98%,育成期成活率達到89%,累計成活率達到87.3%(各日齡成活率見表4)。
3? 飼養效果
分別于49日齡和90日齡測量油麻雞的體重和耗料,其結果見表5~表10。
4 效果分析
試驗雞的育雛期和育成期正處于吐魯番地區的高溫干旱早期,此時的氣候可抑制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繁殖和傳播,因此這一時期呼吸道病、消化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病率極低,加上該雞種本身抗病力較強,育雛期成活率達到98%是完全可能的。雞屬于恒溫動物,體溫保持在40.5 ℃~42.0 ℃,每分鐘呼吸次數為22~25次,每分鐘心跳次數為150~200次,全身羽毛無汗腺,散熱主要靠提高呼吸頻率。當外界溫度與體溫接近時,雞會感到不適。當外界溫度大于體溫時,由于呼吸頻率增加,體內CO2大量排出,血液中的H+和HCO3-濃度急劇下降,pH升高,可引發呼吸性堿中毒,導致死亡。如果持續高溫,pH由堿性狀態轉變成酸性狀態,引發呼吸性酸中毒死亡。本次試驗,由于育成期的外界環境持續44 ℃以上,導致318羽雞熱應激死亡,造成育成期成活率偏低。由此看來,防暑降溫或避開極限高溫是提高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體重的增長與環境溫度、疾病、飼料營養及管理等因素有直接的關系。本次試驗使用的是營養水平高的肉雞育雛料和肉雞育成料,因此雞的生長速度較快,49日齡時,母雞平均體重達到956.8 g,公雞平均體重達到1 351.7 g;90日齡時,母雞平均體重達到1 754.4 g,公雞體重達到2 431.2 g,比報道的90日齡拜城油雞母雞體重956.6 g和公雞體重1 335.1 g分別重797.7 g和1 096.1 g,比報道的75日齡圈養麻羽肉雞體重輕,生長期長15 d。說明除了品種因素外,在高溫干旱地區油麻雞的生長速度還是比土種油雞快,比麻羽肉雞慢。油麻雞雜交育種的目標是120日齡放養,母雞和公雞出欄體重分別達到1 600 g和2 200 g。在本試驗中,90日齡的母雞和公雞個體體重的達標率分別為54%和76%,平均體重的達標率分別為84.4%和110%。生長的均勻度較低,公雞高于母雞,說明個體生長速度和抗熱應激能力差異較大。
育雛期和育成期公雞和母雞累計個體平均耗料8.880 kg,其中配合料6.052 kg,原糧2.820 kg,母雞和公雞的料重比分別為5.07∶1和3.65∶1(注:均為配合料+原糧)。雖然料重比比圈養麻雞高,但飼料成本降低了。這是因為除了品種原因外,飼養過程中原糧的投入減少了。油麻雞的食草性能比其他品種雞好,可達到日采食量的30%~40%,補飼原糧和采食青綠葉草可降低配合飼料的消耗量,從而降低飼養成本。本次試驗補飼的綠葉草量還未達到油麻雞的需要量。
5? 討論
在吐魯番地區高溫環境下飼養雞,雞在育雛期的供熱成本會減少,疾病發生率下降,成活率提高。但是,當外界環境溫度持續在42 ℃以上時,林下放養不但需要有足夠面積的林蔭遮陽,還需要采取噴水、吹風和降低全價飼料能量等措施降溫;當氣溫達到44 ℃以上的極限溫度時,生長速度快體重大的雞易發生中暑死亡,因此在制定周轉計劃時,最好避開極限溫度季節。
吐魯番地區以種植葡萄和桑葚等植物為主,有豐富的桑葉和葡萄葉資源,油麻雞的食草性能,在林下養殖不但可節省原糧型飼料,降低成本,還可提高雞肉的品質,這是其他蛋雞品種和肉雞品種無法比擬的。雖然吐魯番地區溫度較高,但油麻雞F1代是通過改良后的“土雞”雜交代,其抗逆性能要比其他肉用雞種和產蛋雞種強,因為體重越大,代謝越快,其抗熱應激能力越差。
參考文獻:
[1] 格明古麗·木哈臺,王永,等. 拜城油雞種質特性測定[J]. 中國家禽,2013(35):57-60.
[2] 袁立崗,蒲敬偉,鐘元倫,等. 雜交商品代麻羽肉雞體尺與屠宰性能測試[J]. 新疆畜牧業,2010(01):33~34.
[3] 王克華,竇套存,等. 優質雞選育方案研究[J]. 中國家禽,2012(3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