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華?劉懋瓊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各行各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呈現多元化特點。因此在高校實施“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就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擬從理論和現實意義角度對ESP課程體系和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
專門用途英語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學圈里成就最為突出的領域之一。ESP課程是英語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
中國的ESP教學起步比較晚,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多,隨著我國“入世”,對外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并蓬勃發展至今的ESP課程可以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杜瑞青在界定復合型外語人才時說:“復合型外語人才指既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的各種技能,懂得該門外國語基本知識,也具備其他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專多能的人才。”本文以新疆財經大學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擬從理論和現實意義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為ESP課程體系及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
二
商務英語屬專門用途英語既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以語言為載體,結合商務專業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能,具有交叉性和復合性的學科特點。《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的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復合型英語人才”。這一培養目標必然要求落實到課程設置、教學要求等方面。
課程設置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基于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的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才能成為有效的課程項目(programs)。概括地說,需求分析就是要從“需求”入手,收集有關信息,為接下來的一系列教學活動(課程設置、教學效果評估等)提供客觀依據。完善的需求分析應該考慮到學習者、用人單位、學校三方面的需求。
結合新教學目標和商務背景知識、商務背景中運用的語言技能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三個要素,商務英語應包括三個主要板塊:英語語言課,商務英語基礎課和商務英語專業課。在一、二學年側重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和知識培養的同時,適當增加商務英語基礎課程的學習;三、四學年側重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的學習,著重培養商務實踐運用能力,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也將更加凸顯。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優化建設的原則應體現:
⒈科學發展原則
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是建立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既要充分體現社會的客觀需求和學習者的主觀需求,又要遵循課程設計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專業、從理論到實踐、條理性強、符合認知規律,以保證課程體系的時效性和現實可行性。
2.凸顯人才培養定位和與時俱進的原則
商務英語專業是根據社會的需求應運而生的,要以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來設置課程體系,達到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目的。
3.系統化原則
商務英語課程設置不僅要遵循兩個知識領域內各自學科設置的系統性,還要求兩者知識體系結合過程中的系統性,充分體現知識的連續性和層次性。使得商務英語教學計劃凸顯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和國際商務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既體現了英語專業外向型和復合型的特點,又體現了專業的交叉性和跨學科性,產生復合型外語人才效應,服務社會。
三
深入分析ESP課程教學體系對于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意義體現在:
1.對商務英語本身的研究: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種社會功能變體,是專門用途英語中的一個分支,是英語在商務場合中的應用。商務英語課程是融商務知識與英語知識及技能于一體的實用英語課。商務英語源于普通英語,并以此為基礎,完全具有普通英語的語言學特征,但同時它又是商務知識和普通英語的綜合體,因而具有其內在的獨特性,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1)商務英語的詞匯、語篇、商業文化等內容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它承載著商務理論和商務實踐等方面的信息。(2)商務英語明白易懂、正式規范、簡短達意、語言平實。用詞方面多使用常用詞,以保證所用詞語具有國際通用性,保證能為普通大眾所理解,但又不能過于口語化,即商務英語所使用的語言不能過于非正式,實用性是商務英語最大的特點。
2.優化現有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使其更加科學合理,與時俱進。從偏重普通語言學習轉向重視專業英語及專業學習,側重打好低年級階段的商務英語基礎,著重高年級階段商務實踐技能的培養;強調語言技能與商務知識攝入的平衡性以及綜合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體現出專業的交叉性和跨學科性。
3.豐富ESP教學理論,為ESP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實證和理論依據并直接用于指導商務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使商務英語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推動ESP課程體系改革,促進外語教學科學發展。
4.按照優化課程體系培養的學生,既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又掌握系統的商務專業知識,提高了綜合素質與能力,使其能夠運用英語成功地參與國際商務活動,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
5.增強畢業生的擇業能力和競爭能力。取得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雙贏”效果,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突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培養模式的特有風格。
著名學者秦秀白教授認為,我國ESP教學尚未進入成熟階段,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解決好ESP在高校英語教育中的定位問題。這樣的教學現狀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任重道遠。分析和設計符合我國國情和有區域特點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對策研究,使其具有生命力和生產力并加以推廣普及,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外語界,2004,02
[2]蔣洪新 大學的“通式教育”與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