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安,梁光大
(1.湛江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524094;2.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524076)
非洲豬瘟被國際衛生組織認定為A 類動物傳染病,在我國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一類傳染病。 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后,在遼寧、河南、山東、江蘇、吉林、安徽、湖南、黑龍江、四川,云南、北京、上海、山西、甘肅等20 多個省市呈現出暴發性流行趨勢,造成大批生豬死亡和被撲殺。 一些養殖場承受不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逐漸關閉。 發生非洲豬瘟以后,我國積極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應對,制定了《非洲豬瘟應急實施方案》,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已經基本控制,在豬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生豬的養殖效益大幅度提升,因此,有些養殖戶嘗試復養和補欄,在沒有有效疫苗預防和特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復養的風險還非常高,要嚴格做好防控措施,使復養成功。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 自從2018 年暴發非洲豬瘟以來,全國31 個省份感染過非洲豬瘟,發生大大小小的非洲豬瘟疫情143 起,生豬撲殺的數量高達116 萬頭。 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已經基本控制。 但是非洲豬瘟對養豬業的破壞很大,據農業農村部的統計,2019 年8 月份的生豬存欄、能繁母豬的存欄比去年分別減少了38.7%和37.4%,豬肉的產量同比要減少1000 萬噸。非洲豬瘟重塑了養豬業的格局。
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的減少,造成豬肉價格的上漲幅度要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生豬的供應非常緊張,豬肉的價格已經突破了歷史的最高價。 豬肉價格的上漲以及人們對非洲豬瘟疫情恐慌造成了消費水平的降低,2019 年1~7 月份,豬肉的消費量同比降低了11.4%。 此外,農村散養戶因為養殖技術和飼養管理水平較低,又迫于疫情和環保的壓力,正在加速退出生豬養殖業,而規模化養豬場卻趁勢大幅擴大規模,逐漸成為未來養豬業的主流。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前期,人們對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不夠重視,造成疫情迅速蔓延。 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倒逼養豬場強化生物安全意識,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另外,跨區域的活豬運輸也增大了傳播風險,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我國正在逐步地改變運輸活體豬的傳統方式,以“運肉”代替“運豬”方式。
2019 年下半年,生豬養殖進入高盈利的時代,養豬戶復產復養的熱情高漲,但是養豬戶不要盲目的上馬新建養豬項目,而要充分考慮客觀和主觀因素, 針對非洲豬瘟防控與生豬復養技術的標準規范操作。 9 月4 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印發了《感染非洲豬瘟養殖場恢復生產技術指南》的具體化、可操作技術細則,為當前生豬的復養提供了技術參考。
2019 年1 月,農業農村部頒布了最新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方案對疫區的封鎖與解封時間、復養措施等都有詳細的規定。 疫區內沒有感染過非洲豬瘟的養豬場可以繼續飼養。 感染非洲豬瘟后的養豬場,引入哨兵豬觀察監測,最短30d可以解封,否則解封時間為42d。疫點解封后,要進行復養要引進哨兵豬進行飼養監測,經過45d 的飼養監測為陰性后,可以復產復養,空欄期由應急預案中規定的6 個月縮短為45d。
養豬場在進行復養以前,首先要做好風險評估,確保復養成功。首先,養豬場周圍10km 內不能存在疫情。新建的豬場要遠離交通干道、屠宰場、糞污處理廠、畜禽交易市場等。 第二,豬場內專用車輛、檢測中心、車輛洗消中心、物資消毒通道、人員隔離中心等硬件設施要完善,如果缺乏,不能復養。 第三,養豬場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生產操作流程要規范,豬場的人員素質要進行培訓提高,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識。
對養豬場和周邊的環境要進行徹底的清理、清洗和消毒。消毒的順序依次為豬舍、生產區、生活區、場區外圍。 對豬場內剩余的飼料、墊料、易耗品、木質的板材、垃圾等要運到無害化處理區進行焚燒處理。 養豬場內的所有的硬化地面、墻壁等要先用高壓水槍清洗,然后再用20%的生石灰水噴灑消毒2~3 次。 豬舍內豬欄等鐵制品的表面都要進行火焰消毒。 可以拆卸的設備如產床、保育床、飲水器等,要先拆卸、浸泡、清洗后,再用消毒液浸泡、沖洗,最后用清水沖洗、干燥后,涂上油漆,封存備用。 養豬場進行徹底消毒后,在經過取樣檢測,各個方面都符合標準后,才可以進行復養。
養殖場內要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對蒼蠅、蚊子的滋生地要進行徹底的清理,尤其是豬舍地溝、糞尿表面以及廢棄物堆積的地方,要經常噴灑藥物,防止蚊蠅滋生。 還要監測鼠患,積極采取措施消滅老鼠,減少其傳播疾病的機會。 豬舍的門窗要安裝防鳥網, 禁止鳥類進入圈舍內。 養豬場內不要養殖除豬外的其他動物。
養豬場做好清洗、消毒工作以后,要引進哨兵豬飼養。 哨兵豬要選擇健康、易感體質的10~15kg 保育豬為宜。 把哨兵豬放在目標區域進行飼養, 然后每隔15d 要隨機抽樣檢測非洲豬瘟抗原,連續3 次檢測皆為陰性的時候,才可以進行復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