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酉
(廣南縣董堡鄉畜牧獸醫站 663303)
青貯玉米主要是指玉米的用途,可以作為馬、牛、羊等牲畜的飼料。 青貯玉米是把新鮮的玉米存在青貯窖中發酵,尤其是綠色的玉米秸稈可以成為青貯飼料的重要組成, 在蠟熟中末期收割后混合粉碎的玉米苞葉可以成為發酵飼料, 其有效的營養成分已經成為當前牲畜養殖中廣泛使用的飼料。
董堡鄉位于廣南縣中南部,全鄉國土面積221km2。全鄉轄7個村委會,89 個自然村95 村小組, 截至2019 年未有5313 戶20857 人,其中農業人口達20086 人,是一個集漢、壯、苗、瑤、彝多種民族雜居的典型山區鄉,少數民族人口12204 人,占全鄉總人口的58.51%。 有耕地17834 畝,林地221310 畝。 可利用草地57200 畝。
青貯玉米有著“飼料之王”的稱謂,是草食家畜的主要飼料,青貯玉米的優勢在于玉米籽實和青秸稈實現了同時收獲、切碎,然后進行青貯調制,同時收獲貯制的時期主要在玉米營養價值最高的時期,也為牲畜的生長提供了保障。 此外,玉米青貯后可以變得柔軟、多汁,提升適口性和消化率,有利于保證良好的養殖效益。 具體說來,玉米青貯料氣味芳香、呈黃綠色,消化率和營養價值較高,其中包括了粗蛋白質和豐富的糖類。 以奶牛喂食為例,使用青貯飼料可以讓奶牛年產奶量增加近500kg,并且節約20%的精飼料,在發酵環節,秸稈中糖分轉化為有機酸,使得牲畜對秸稈的消化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用于青貯的玉米種植關鍵在于對種植土地的選擇,通常來說需要選擇土質疏松肥沃的土壤, 而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更加有利于高產。
通常來說,青貯玉米的播種主要在5 月的中上旬,并且播種的時間和大田作物播種期基本相同。
對于任何作物來說, 進行合理的密植都可以實現高產,進行青貯玉米的種植目前主要是利用精量點播機, 其中播種量2~2.5kg/667m2, 如果采用傳統的人工播種密度可以控制在2.5~3.5kg/667m2。 保苗數在5000-6000 株/667m2為合理范圍。
對于青貯玉米來說, 大垅條播是普遍采用的播種方法,采取垅作通常把行距控制在60cm,株距在15~20cm 即可。 播種的方法包括單條播、雙條播,不過雙條播產量要比單條播更高。
青貯玉米和秣食豆這種飼草混播也是增加產量的重要措施,對提升青貯玉米的品質也很有幫助。 在該種植模式下,玉米借助秣食豆根系的固氮功能,可以對地下資源合理利用,青貯玉米混播量為1.5~2.0kg,秣食豆混播量2.0~2.5kg。
乳酸茵是厭氧茵,只有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繁殖。如不排除空氣,霉菌、腐敗茵會乘機滋生,從而導致青貯失敗。 因此,在青貯過程中,原料應切短(最好在3cm 以下),同時要壓實、密封,盡可能創造出理想的無氧環境,這是青貯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
青貯飼料的溫度應控制在20℃~30℃的范圍內。在這種溫度下,乳酸菌能大量繁殖。 若溫度高達50℃,丁酸菌就合大量繁殖,使青貯飼料出現臭味,以至腐敗。 因此,除盡可能排除空氣外,還要縮短鍘草裝料過程,以減少氧化產熱。 反之,如果溫度太低,則乳酸菌活動受到抑制。
青貯玉米的最佳收割時期在玉米籽實的乳熟末期到蠟熟前期, 當青貯原料含水量達到65%~75%是青貯玉米收獲的最好階段,不僅可以保證達到良好的產量,同時也有利于保證良好的營養價值。 一般收獲都在晴天進行,不適宜在雨季收獲,這是與由于雨水影響到青貯飼料品質。 在收割完成之后要短時間完成青貯過程,否則會因為自身的發酵造成養分損失。
當前我國的青貯玉米普遍采用了機械化的種植手段, 可以實現單垅機械收割,也可以利用6 條垅的機械完成收割。 在收割之后會把青貯玉米運往拖車當中,然后運往貯窖。 如果是小面積的種植可以人工收割,利用閘刀切短后裝填入窖。 收獲期間要保證青貯玉米含有一定的水分, 如果含水量過多需要先進行1~2d的晾曬,之后切短、入窖;如果水分過低需要在窖內壓緊壓實,否則容易造成霉變,所以對收割時間掌握十分重要。 在保證不影響到牲畜利用的情況下,青貯玉米秸稈短小更有利于繁殖乳酸菌,青貯發酵也會更加充分,一般青貯的玉米在1~2cm,不過也要考慮到玉米品種、全株玉米和玉米籽實的含水量。
綜上所述, 青貯玉米對我國牲畜養殖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需要對青貯玉米的栽培和收獲充分了解,這樣才能保證青貯玉米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