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國
(阿勒泰職業技術學院 836599)
所謂的半農半牧區主要指的是種植農業和畜牧業相結合的區域,呈現出草地和農田相互交錯的形態,對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多種形態,同時也對生態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半農半牧區一定要對草業的建設加以重視,在提高農業經濟的同時,也應該制定完善的方案強化草業建設, 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讓半農半牧區能夠迸發出更大的潛力。
我國草原面積廣闊, 大約占據著全球草原面積的13%左右, 居于世界第二位, 我國很多的草原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的溫度比較低,大多數草原地區以農業和畜牧業相互交錯發展, 形成了半農半牧的模式。 草原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 不僅提高了農業經濟水平, 同時也使得生態環境得到了凈化。 但是過度開墾或者過度放牧就會對原本平衡的草原生態帶來嚴重的破壞,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逐漸增多,畜牧養殖的數量以及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 使得草原的自我調節以及修復能力受到了影響,草原退化以及土地的沙漠化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
目前,在半農半牧地區生活的大多數為游牧民族,由于受到傳統比較粗放的放牧習慣的影響, 使得很多牧民的環保意識以及生態文明意識比較薄弱,文化水平比較偏低,對政策以及法律法規不夠了解,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就會對草業建設帶來極大的影響和危害。 此外,在草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缺少完善的制度,相關的監督體系以及懲罰措施落實不到位,同時缺少專業性的草業建設人才和技術,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夠,難以滿足在半農半牧區草業建設的需求。
習總書記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在新時期下,半農半牧區的草業建設迎來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在提高農業經濟的同時,需要促進半農半牧區實現可持續發展,讓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相協調,這樣才能讓草業建設的效率有顯著地提升。首先,要對當地的草原承載能力做出全面的分析,然后對種植以及養殖的數量以及規模等進行合理的規劃, 同時還要提高種植農產品的質量以及牧草的營養價值, 滿足畜牧業規模化發展下對草料的需求,有效地配合干草和濕草兩種飼養方式,避免對某一區域過度放牧。
其次,政府部門還應該在畜牧政策方面加以完善,控制草原放牧的時間,通過建設圈養或圍欄飼養的方式,減少對草場的破壞,并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鼓勵群眾人工種草,對已經遭到破壞的草場進行修復。 此外,還應該加強牧民的環保意識,加大宣傳力度,將黨和政府對半農半牧區的草業建設政策、方針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借助互聯網、 廣播、 電視或者標語等進行宣傳,讓群眾能夠自覺地參與到草業建設中,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 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和內容制作成圖文并茂或者視頻的形式,這樣更方便牧民的理解。 半農半牧區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積極宣傳和組織, 同時也需要群眾的密切配合,只有相互協助,才能讓草業建設的質量更高。
在草業建設的過程中,退耕還草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必須要對其嚴格執行,其對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以及增加土壤的肥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半農半牧地區應該結合當地的環境因素、土質結構以及草業建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草種,比如:冰草或者苜蓿等,同時科研機構也應該積極地研發新的草種,提升草業建設的質量,政府部門為牧民培訓相關的種草技術,讓牧民能夠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
隨著科技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 草業建設也應該與時俱進,促進草業建設的現代化發展,有效地借助先進的草業建設理念以及技術等,提高草場的營養價值,并規范畜牧業的養殖模式,結合現代化的養殖方式,借助草業合作社或者草業與企業相結合的形態,通過牧民自主成立合作社,引進企業的資金投入以及技術指導等,讓畜牧業能夠規模化以及產業化發展,防止對土地資源以及草場資源的浪費; 同時還應該對牲畜的飼養環節進一步優化,充分地挖掘秸稈資源,構建節糧型的畜牧業發展,采用秸稈養殖以及牲畜糞便再利用等方式, 推動半農半牧區循環經濟的發展,轉變傳統畜牧業比較粗放的方式,進行精細化的養殖和生產。
此外,草業建設中病蟲害也是破壞生態的又一大因素,如果缺少科學的防護措施, 或者在病蟲害發生之前沒有做好相關的預測,那么就會對草業的建設帶來極大的損害,不利于草場的生長。 因此,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管理,設置專業的草場病蟲害監測和防治人員, 按照草原生物的繁殖以及生長的情況,提前制定預防措施,要凸顯出防治的針對性,對蟲害或者鼠害要針對治理, 盡量使用生物治理方式或者物理治理的方式,避免對草場二次破壞。
草業建設是半農半牧區發展的重要措施, 不僅要對當地群眾的環保意識加以教育; 同時還應該對引進專業性以及創新性的人才,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定期組織交流會或者研討會等,就草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集思廣益的提出解決的措施,提升草業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