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海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八里灣鄉人民政府 730716)
隨著當前人們對于非典型豬瘟的重視以及采取的一系列防疫措施,非典型豬瘟帶來的疫情也得到了有效地緩解。 但是依然有很多地區依然存在非典型豬瘟頻發的情況, 所以還是需要做好防治措施,有效預防非典型豬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 熱性的高接觸傳染病,其流行性非常廣。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通過免疫接種,非典型豬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但是依然存在免疫后生豬發生豬瘟的情況。 非典型豬瘟具有低毒、接觸傳染性、溫和的特點,發生具有零散性, 不管是規模化養豬場還是散養戶, 都有可能出現該疾病。 另外,不同地域間的免疫水平還有養殖品種都存在差別,所以也存在交叉傳染的情況出現。
豬是非典型豬瘟的易感宿主, 病毒也會隨著患病豬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的分泌物排出,污染豬生活環境中的飼料、水源以及圈舍的其他用具等,造成其他豬的傳染。 非典型豬瘟又被稱為溫和型豬瘟,其潛伏期在6~9d 左右,病程長達2~4 個月,臨床癥狀并不嚴重,比較溫和穩定,但是對于仔豬的影響比較嚴重,致死率比較高,成年豬的病死率較低。 孕期母豬在感染之后發病情況不明顯,但是病毒會隨著胎盤傳染給仔豬,還可能會出現死胎、弱胎或是流產的情況,且攜帶疾病的仔豬在出生之后,仔豬自身也會對豬瘟疫苗產生抗性, 沒有足夠的強度進行免疫應答。 患病之后,患病豬會出現抖動、行動緩慢的癥狀,伴有嘔吐、便秘的情況,之后會腹瀉,排出惡臭的糞便,并且其中可見纖維素性的白色黏液和血絲。 眼部也會出現粘性分泌物,導眼瞼粘連,四肢內側還有腹部下方也會出現血點。 仔豬也會出現磨牙、運動障礙等情況,嚴重時還伴有痙攣等神經癥狀[1]。
對于非典型豬瘟,當前更多的基層獸醫以及養殖戶都十分重視采取各種防治方式,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避免非典型豬瘟影響生豬的健康。
日常的養殖工作,需要結合生豬生長的實際,制定科學的豬瘟抗體檢測程序,定期做好豬群豬瘟抗體水平的檢測,這樣不僅僅能夠檢測低抗體的患病豬, 同時也能夠及時地淘汰一些隱形的患病豬,并且能夠較好地了解到疫苗的作用效果,不斷完善免疫程序。 當前比較常用的抗體檢測方法有間接血凝法、ELISA檢測方法兩種。
科學的免疫能夠有效地預防非典型豬瘟。 在進行首次免疫的時候,可以使用豬瘟耐熱保護劑活疫苗,最佳的免疫時間是在豬生長至25~30 日齡的時候。 首次免疫之后的30d 可以對種豬或是商品豬進行第二次免疫, 確保加強免疫能夠獲得較好的質量和效果。 另外,可以針對自身養殖地區的實際情況,根據疫病發生的季節等因素,進行大面積接種。 散養戶可以在春秋季節各進行一次免疫接種。 免疫之前需要注意免疫豬的身體健康狀況,若是免疫豬的身體弱或患有疾病,可以適當的推遲免疫時間。 免疫時也需要注意應激反應對免疫豬的影響, 并且一定要規范免疫,按照正確的劑量和接種方式等,接種高質量疫苗。
日常養殖過程中,需要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這樣能夠有效地切斷傳播途徑,為生豬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降低患病率和傳染率。 需要制定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做好衛生消毒以及通風工作。 另外,要進行科學飼喂,保證生豬生長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提高免疫力。
雖然非典型豬瘟發病比較溫和,致死率也不高,但是依然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 一旦發現疑似感染的病例,需要盡快做好隔離工作,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更大范圍的傳染。 對于病死豬一定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造成二次傳染。
基層獸醫在疫病的防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層獸醫素質的高低也對養殖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當前,基層獸醫也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 充分地意識到疫病對于養殖業的影響,掌握更多疫病的臨床特征、診斷方式以及防治措施等等,提高思想意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更好地為養殖戶服務,實現自我價值,有效防控疫病,促進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 非典型豬瘟會對豬身體健康以及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當前也需要做好綜合防治措施,掌握其流行現狀以及臨床癥狀,及時進行確診,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促進養殖業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