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霄
(鎮原縣城關畜牧獸醫站 744520)
眾所周知,基層養殖是當下最大的肉源供應渠道。 都市生活中各大商超和菜市場中處理好或者未經處理的禽類肉、豬肉、牛羊肉等追溯源頭基本來自基層。 而基層中,大部分養殖都是以家庭為單位, 養殖大戶也基本未受過專業養殖培訓僅靠經驗進行養殖。 另外,對動物配套的醫診也并不完善,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的相關的體系也亟待建設。 以上種種,是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需要解決的問題。
動物疫病防控需要從源頭入手,而現在與動物朝夕相處的養殖戶們大多數對動物疫病的認識亟待提高[1]。 在動物養殖方面,很多養殖戶的養殖理念還停留在過去。 經驗靠同鄉的傾囊相授,只要動物沒有明顯危及生命的癥狀出現就先觀察觀察。 這樣的養殖理念不能說是錯誤的, 但是這種粗放式的養殖也確實在實踐中會展現出很多弊端。 比如,豬流感和禽流感的暴發,實際上就是疫病防控做得不好,導致最后釀成苦果,再進行處理。 處理代價是十分高昂,甚至很多養殖戶一年的心血,都付之一炬。
雖然說新農村建設讓更多的村民們在自己看病的質量上有了保障, 但是對動物的醫療基礎建設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 大部分的偏遠村社,動物衛生防疫做得并不到位,甚至一個防疫站就只有一名獸醫,且獸醫的專業程度也不是很高。 這種尷尬的境地導致養殖戶寧肯自己瞎琢磨,也懶得去找獸醫看一看。 宏觀來看,這樣的防疫是沒有辦法形成體系的,自然也談不上防控有效果。
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已經在今年提請了初審,修訂草案針對動物防疫面臨的突出問題,對動物防疫方針、防疫體系和制度的建立以及監管體系的調整和完善都做出了相應的考慮。 但是法案的落地仍然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現階段,動物防疫的體系仍處在在建階段,養殖戶、動物醫療、防控防疫部門等等就如一個個孤島,沒有成規模、成體系、強有力的聯系。 這樣的現狀十分不利于動物防控防疫的落實。
應對疫病防控最緊要的一環就是做好養殖戶的繼續教育。只有養殖戶從觀念上對疫病防控有了重視, 疫病防控的工作才好進行。 這樣的繼續教育, 不能是以照本宣科的開大會形式來做,而是要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每一戶養殖人員都學到能實踐的養殖知識。
例如,村社牽頭,舉辦養殖教育月。 以村民養殖種類作為分類基礎進行報名。 在一個月的時間中,報名參加的村民要在固定時間聽網課,在網課結束后做習題鞏固知識點,并完成相應的實踐任務。 在一個月將要結束的時候,進行考核競賽,以圖片、實物等形式, 讓村民答出相關信息展現出的動物情況可能存在的疫病以及防控辦法,最終優選出獲勝者并予以獎勵。
人才是基層動物防控防疫過程中關鍵的一環。 專業的獸醫人才,一方面能夠給村民提供防疫知識,給村民提供針對性較強的防控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村民解決防控中出現的問題。 但是由于現今的村社環境待遇不如城市, 很多專業的獸醫人才因多方面考慮而不愿選擇到鄉鎮來揮灑理想抱負。 想要引進人才下鄉,前提是要讓人才能夠后顧無憂,也要讓人才能在工作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感。
因此,政府在鼓勵專業獸醫人才下鄉的時候,應當進行全面考慮。 首先,要考慮到人才能獲得的待遇,不能讓人才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 其次,要考慮到人才在防控防疫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防控防疫是一場攻堅戰,只有成體系的布局才能夠保障這場戰役的獲勝。 在引進人才之前,做好人才的排兵布陣,能夠最大化發揮人才作用。 最后,要做好對專業人才的考核方案。 通過考核摸清每一位下鄉人才的擅長之處, 給人才安排更適合的工作崗位。
動物養殖情況不同,需要的防疫體系也不一樣。 例如,家禽的養殖戶和牛羊的養殖戶在防控防疫工作上考慮的問題就有很大的差別,基層動物防疫防控還是要具有針對性。 符合養殖戶實際的配套防控體系, 才是能落到實處的、 人民真正需要的好體系。 而基層政府牽頭,能夠從宏觀的角度去協調、考慮問題,讓防控體系的建設少走一些彎路。
政府要以現行的防疫現狀為基礎,查漏補缺,完善防疫隊伍建設,把消殺、疫苗、定期體檢融匯進養殖戶的養殖周期中。 政府還要扎根到人民之間, 綜合考量人民的需要和現有的以及能爭取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資源適配。
做好基層的動物疫病防控需要農民自身通過動物養殖的再教育提升對動物防疫的認識、需要配套人才的下鄉支援,也需要基層政府部門對疫病防控體系的規范和推進。 疫病防控是一項比較辛苦又見效慢的工作,但是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時,朝朝暮暮的嚴防死守才能將危險扼殺在搖籃里, 從源頭給國民健康安全提供靠譜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