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偉
(遼寧省建平縣深井動物衛生監督所 122400)
冬季,溫度較低,氣候干燥,如何養好肉雞是一種考驗,下面對多年來飼養肉雞的經驗總結如下:供養殖戶參考。
“全進全出” 制飼養方式優點是避免不同日齡的雞互相干擾傳染,易于疾病控制,可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 同時,“全進全出”制批量生產可以有效減少工作量,各技術環節易于操作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整理檢修各種飼養用具,做好雞舍門窗的保溫修繕工作。
進雛前雞舍、所有養雞用具,如水槽、料槽、當護板、保溫傘等必須全面徹底消毒。
3.1 地面的消毒 要先將地面糞便及污物進行物理清除,然后進行沖刷,待沖洗干凈后,再進行噴灑消毒。 間隔一周后再次消毒,再次消毒時最好更換另一種消毒液。
3.2 飼養用具的消毒 水槽、 料槽等可以用消毒液浸泡,然后晾干。
3.3 雞舍空間的熏蒸消毒 進雛前1 周進行雞舍空間消毒,一般使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消毒。 熏蒸前關好門窗,保持雞舍一定溫度, 溫度最好在20℃以上, 按每立方米用14mL 福爾馬林,7g 高錳酸鉀配比計算出藥品的用量,先將高錳酸鉀倒入瓷制容器內然后再加入所需的福爾馬林溶液(注意事項:不宜用鐵制容器,因易腐蝕,亦不可用玻璃容器,因易炸裂;不要將高錳酸鉀倒入福爾馬林溶液中去,因反應太過劇烈。 )然后迅速退出雞舍,關好門窗封閉一周。
控制好溫度是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進雛前4h 內要將雞舍溫度提到33℃~35℃。 防止雞雛冷應激造成大面積死亡。 注意觀察雞群, 如果出現扎堆現象說明溫度不夠, 如果出現張嘴呼吸,說明溫度過高,要適當降低。 進雛后每天將雞舍內溫度降低1℃~2℃, 第一周內保持雞舍溫度30℃以上, 第二周保持溫度在28℃以上,第三周保持溫度在25℃以上,第四周保持溫度在23℃以上,第五周保持溫度在20℃以上。
因肉雞飼養密度大,產生有害氣體較多,再加上冬季門窗關閉較嚴實, 所以舍內有害氣體濃度相對較高, 注意做好通風工作,通風時切記不要讓冷風直吹雞只,容易造成感冒,另外通風時不能使雞舍溫度降得太低。
一個圍欄內平均30 只左右。 密度過大驚群后容易堆壓致死,密度過小造成飼養成本過高。
保證充足的水槽料槽,保證雞只自由采食,不會擁擠。 同時水槽、料槽高度要設置合理。
根據肉雞不同的生長階段,按飼養標準配制日糧。由于冬季氣溫低,雞只熱量消耗相對較大,日糧時可適當提高能量,同時要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保持飼料的清潔衛生。
按免疫程序做好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工作。做好帶雞消毒,管理人員初入雞舍做好消毒工作。 飼料中做好預防性投藥,如雞白痢的預防,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預防。
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及時進行病健分離,強弱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