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利
(新疆昭蘇縣農業農村局 835600)
如今國家對馬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馬術項目從此在國際中嶄露頭角。 馬產業逐漸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產業。 因此,要注重對馬匹的改良,制定相關的政策,重視對馬匹疾病的防治,選擇健康的種馬,保證后代的健康,進而推動馬產業的蓬勃發展。
對馬匹進行改良,首先居住的環境要適宜。 應對圈舍進行改造,在選址的時候要選擇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水源不斷且干燥的地方。 對于圈舍位置的選擇,要依據氣候進行決定。 新疆昭蘇縣,它位于新疆的伊犁州,是新疆境內唯一沒有荒漠的縣,日照時間長,積溫多,晝夜溫差很大,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所以,在建設圈舍的時候,應做好取暖準備,加強對陽光的遮蔽措施,尋找依靠水源較近的地方,避免因水量不夠造成的一系列問題。
對種馬的選擇影響著后代的優良度。 要選擇大、中型優良馬種,依據昭蘇縣的實地情況與生產生活的經驗,選擇適合在昭蘇縣生活的種馬。 為了繁殖后代,還要選擇健康的母馬,體格要高大健碩,生理機能要好,身材適宜中等。
要掌握好配種時間,清楚母馬的發情特征,在出現發情癥狀的3~4d 進行配種,連日或隔日配,3~4 次即可。 要進行早期的妊娠檢查是提高母馬受胎率的關鍵, 在檢查后確定為妊娠的母馬,應加強飼養管理,避免因照顧不當而造成的流產。 對于未妊娠的母馬開展下一輪的配種工作。 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生對母馬進行檢查,如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避免耽誤最佳的診治時間。
應存儲大量的農作物,在冬季飼料匱乏時可以及時的進行補充,保重充足的飼料量。 時常對飼料進行翻轉,避免受潮發霉[1]。 公馬一般都實行圈養,所以應讓公馬多服用蛋白質高的飼料,按照每天少量勤喂的方法進行供給,避免出現腸胃疾病。 對于母馬的管理,處于空懷期的母馬,應多增加勞役量,多喂多汁的飼料。 處于妊娠期的母馬,應做好保胎工作,減少與公馬的接觸,多喂蛋白質較高的飼料,利于哺乳后代。
不僅要搞好飼養管理,還要注重對疾病的防治。 時刻注意飼草質量,避免喂養馬群霉變的飼料。 定期為馬群進行驅治體內外寄生蟲, 做好傳染病的防疫工作, 提升馬匹所創造的經濟效益。
我國的馬的種類資源較為豐富,大體上可分為兩類。第一種為地方品種,例如蒙古馬、河曲馬等。 第二類為培育品種,例如蒙古的三河馬、新疆的伊犁馬等。 蒙古馬盛產于蒙古高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生活,夏季忍受酷暑高溫,冬季忍受冰凍嚴寒。 蒙古馬的體型非常小,但頭大頸短,皮厚毛粗,而且在戰場上不驚不慌,非常英勇,一直是良好的軍馬。 蒙古馬被確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之一。 三河馬外貌清秀,動作靈敏,具有奔跑速度快、力量大等優點,至今為止已經有上百年的馴養歷史。伊犁馬是我國珍貴的動物資源,因頭部小巧而伶俐,深受大家的喜愛。
在新疆,全新疆可用的天然草地為7.2 億畝,有充足的水資源,還有因水源地補給形成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那拉提草原等,為馬匹的放養提供優質的環境。 新疆處于亞歐大陸腹地,是連接東部發達地區的重要陸路通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也是各國文化交流的核心地[2]。 所以,在對馬種進行育種的時候,要對當地的實際環境進行分析,充分挖掘當地的可利用資源,為馬群的生活以及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
新疆的昭蘇縣,依靠自身的自然環境,并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形成了多年的養馬歷史。 在養馬、訓馬、賽馬等方面技術非常嫻熟。 每年的昭蘇縣都會舉行國際天馬節,相關的馬上賽事活動異彩紛呈,而賽馬就是作為其中的一項比賽項目,到至今此項目仍還在進行中,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賽馬的這項技術。 國家也大力支持馬產業, 通過高等院校和科研所培養相關的馬產業技術人才,至今已達到3 萬余人次,用實際行動對馬產業的發展進行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伴隨著馬術比賽、 民族節慶中的賽馬活動以及馬術俱樂部的創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馬術運動,因此對運動馬的需求量也開始增加。 再加上馬肉、馬奶酒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馬制食品感興趣,從此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市場上對馬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上升。
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進傳統馬產業向現代馬產業轉型發展,從而建立現代的馬產業體系。 加強對馬群的健康監控,為其繁育后代增添一份保障。 大力發展馬文化旅游產業,進一步促進馬產業的繁榮發展,推動我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