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謹高
(湖南省湘鄉市金藪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411443)
破傷風屬于急性中毒性傳染病, 一般新生羔羊容易發病,其病原為破傷風梭菌。 當羊出現創傷后感染幾率將增加,尤其是在創面損失復雜、創道較深的情況下,將在更大范圍內擴散。 病羊將表現出肌肉痙攣和收縮等現象, 需要及時治療, 并加強預防,保證羊的健康生長。
養殖場普遍存在破傷風梭菌, 羊出現創傷后容易染病,若是創口中存在缺氧情況, 將加快病原生長繁殖速度, 并形成毒素,侵入羊的中樞神經系統,最終發展為羊破傷風病。 羊的感染部位一般在外傷、 閹割和臍部, 很多時候無法在病例中找到創傷,原因是破傷風具備潛伏期,此時羊已經愈合。 此外,羊的腸胃黏膜發生損失后,也容易感染破傷風病。
羊在感染破傷風病后,開始癥狀表現并不明顯,只是躺下后難以起立,起立后也難以躺下。 在一段時間后,羊四肢非常強直,無法正常行走,并為咬肌強直收縮帶來影響,此時羊嘴不能順利張開,并存在吐沫的情況,正常飲食將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會產生腹瀉的情況。
2.1.1 預防注射
提前對羊接種破傷風類毒素, 可以在羊閹割前30d 進行。若是羊的創傷過大過深,特別是對感染創傷來說,要及時消毒,選擇3%雙氧水與6%~8%碘酊。 要將破傷風抗血清注射只羊體,并使用青霉素,提升藥物預防效果。
2.1.2 避免外傷感染
羊養殖期間要落實衛生消毒制度,做好飼養管理,防止羊發生外傷。 當羊存在外傷與手術創傷后,要采取外科方法進行處理,降低感染破傷風病的可能[1]。 在羊閹割、斷臍等手術結束后,要對所用器械進行徹底消毒,并采取無菌操作的方法。 要減少養殖場中的土壤、糞便等細菌含量,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2.1.3 及時護理
羊感染破傷風病后,要盡快置于黑暗、安靜的環境,減少對羊的刺激,避免羊產生肌肉痙攣的問題。 所用飼料應保證柔軟,易于病羊咽下,并鋪好干草,提供適量清水,及時為病羊翻身,通常5 次/d,可以減少褥瘡的現象。 此外,也要重視殺菌,避免羊體被破傷風毒素侵入,傷口膿液與壞死組織也要盡快處理。 要第一時間發現病羊,使用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在注入抗毒素后,對病羊感染創口進行處理。
2.1.4 飼養管理
在閹割羊或處理羔羊臍帶期間,必須將消毒工作做到位,防止傷口感染引起破傷風。 在羊的飼養管理中, 保證羊舍的舒適性,確保羊能夠保持安靜狀態,這樣不會因為羊過于興奮形成攻擊性外傷[2]。 若是羊體質較差,需要及時淘汰處理,關注羊的營養,只有羊體質增強,才能避免發生碰傷和摔倒等情況。
2.2.1 西藥治療
在羊破傷風病治療過程中,應該將痙攣毒素作為重點,以往主要選擇青霉素消除羊創口的原發病灶, 達到遏制毒素擴散的目的,現在還要使用抗毒素,通過與羊體中毒素進行中和,才能有效減緩病情。要將6 萬~8 萬IU 的破傷風抗毒素注射至羊的肌肉或皮下,達到中和毒素的目的。 病羊出現肌肉痙攣現象后,要肌肉注射25%硫酸鎂注射液15~18mL,同時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100mL。 針對病羊牙齒無法張開的情況,要選擇2%普魯卡因5mL、0.1%腎上腺素0.3~0.5mL,在咬肌中注射。 如果病羊不能正常飲食,還要及時補糖和補液。 病羊的創口要盡快消炎處理,通常需要肌注50 萬~60 萬IU 的青霉素與鏈霉素, 每天至少2 次,5d 后創口基本愈合。
2.2.2 中藥治療
采取中藥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羊破傷風癥狀, 所需中藥如下:川芎5g、清半夏5g、天麻4g、炒蟬蛻5g、炒僵蠶6g、天南星7g、羌活6g、防風8g,先水煎2 次再進行混合,溫后需添加黃酒50g,利用胃管投服,每天1 次即可。
總之,在養殖中我們要高度關注羊破傷風病,這是影響養殖效益的關鍵因素。 在發病初期,要結合病羊臨床表現癥狀,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方法,最大限度減少該病所造成的損失。 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做好羊舍消毒工作,保證羊活動場所的干凈與衛生,減少病原的傳播。 只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才能有效控制羊破傷風病,養殖效益才能實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