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興洪
(肇慶市畜牧獸醫局 52604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畜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消費觀念逐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承受力則有所降低, 并且通過媒體等獲取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一旦出現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社會的影響迅速被放大, 對社會穩定、 政府形象和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給廣大畜牧業從業者帶來極大損失;基層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必須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應急管理中落實好先行處置、信息報告、媒體應對等工作措施,迅速有效處理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確保畜牧業健康平穩發展。
盡管近年來畜禽養殖場(戶)生產標準化進程不斷加快,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但是飼料、獸藥生產經營市場仍不規范,一些不法分子見利忘義,利用地下制售假冒“黑窩點”在生產飼料、獸藥過程中添加隱性成分,個別養殖場(戶)罔顧產品安全而濫用獸用抗菌藥,不執行《獸用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管理辦法》和休藥期等有關規定,以及一些生豬養殖、販運和屠宰不法分子在生豬屠宰前以增重為目的,給生豬注水、注藥等,均危害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導致出現安全事故的風險倍增。
當前縣級和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存在著機構隊伍不穩、管理體制不順、履職能力削弱、保障措施不力等突出問題, 嚴重影響了基層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體系的穩定和發展,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非常薄弱,難以扼守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道關卡, 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應急管理極為不利。
現階段,畜禽養殖場(戶)標準化程度不高,部分養殖場(戶)考慮飼料、獸藥的價格與使用效果,不按規定使用飼料、獸藥等畜牧業投入品,造成管控難度大,尤其是基層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經費保障不到位,行政執法能力不強,監管成本攀升,致使畜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工作存在極大漏洞。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同時非傳統風險加大,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媒體傳播速度加快,影響范圍廣泛,增加了危機控制與處置的復雜性和難度。
嚴峻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 對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能力、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縣兩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必須切實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達到迅速有效處理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控制和減少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畜牧業平穩發展。
組織轄區內畜禽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畜禽養殖類)、畜禽養殖戶(其生產的畜禽產品主要用于銷售)等生產主體逐一開展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的自查,摸清問題隱患,限期整改;以生豬、肉牛和肉羊育肥飼料為重點,嚴厲打擊飼料生產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和非法經營“瘦肉精”飼料的行為;以生鮮乳收購站為重點,嚴厲打擊生鮮乳生產、收購和運輸過程中各類違法添加行為;以生產、經營獸藥企業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嚴厲打擊生產銷售禁用獸藥、 假劣獸藥以及不按獸藥國家標準違規生產行為,打擊超劑量超范圍用藥,違規使用原料藥,不執行休藥期、無執業獸藥處方使用獸用處方藥等違法行為,從源頭上消除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確保不發生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為消除畜禽產品中存在的獸用抗生素殘留、β-興奮劑等各類禁用物質、重金屬與環境毒素、各種生物毒素等造成的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基層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果斷采取有力措施, 防范于未然。 一是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徹查危害質量安全風險因子[1];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并且側重于標準轉化,使標準有利于促進畜禽按要求進行標準化養殖;三是要狠抓畜禽養殖標準化的實施,以發展一個、帶動一批,起到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作用;四是加大風險監測力度,重點是畜禽產品快速檢測,并強化檢打聯動,壓實生產企業作為畜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 推動生產企業自覺主動依法開展產品自檢;五是堅持組織開展“瘦肉精”、生鮮乳、獸用抗菌藥等方面的專項整治行動;六是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強隊伍建設,并圍繞畜禽產品--食品全程監管要求,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密切配合,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及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機制,落實落細落小各項措施,有力遏制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多發、頻發的特殊時期,基層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及時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最大限度地減少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造成的危害。
2.3.1 沉著冷靜。 靜能生智,當突發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時,各種負面信息洶涌而至,甚至有些負面報道模糊不清內容不全,有些是無中生有以訛傳訛,這就需要基層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沉著應對, 迅速平復思緒, 冷靜思考突發事件的有關細節,以有效作出正確判斷。
2.3.2 確定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級別和落實信息報告。根據所發生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 立即組織專家庫的專家組成各類別調查組奔赴現場進行調查確認及評估, 確定突發事故的級別,迅速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并通過電話等各種渠道上報給相關政府或上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 及時通報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并根據突發事故處理的進程或者上級的要求隨時做好階段性報告和總結報告[2]。
2.3.3 先期處置。 根據所發生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的對應級別,立即啟動相應預案,在按規定上報情況的同時,快速反應, 組織相應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應急處置隊伍迅速趕赴現場進行先期處置,并開展事故調查處理,迅速控制事故的爆發點及隱患,降低突發事故的危害。
2.3.4 主動及時應對。 根據所啟動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的預案和事故響應級別、現場緊急救援工作需要,設立現場指揮部和現場指揮官統一指揮協調現場應急處置工作[3],盡快查明突發事故的發生原因,追查引起突發事故障的畜產品的來源、流通去向,對有關產品采取銷毀、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并嚴格督促落實。 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應急響應結束, 基層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故的善后處理, 盡快恢復正常生產工作秩序, 確保社會穩定。
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一旦發生, 會迅速成為媒體和網絡關注的焦點, 在真實報道的同時, 也會有個別媒體及網絡斷章取義,發布不實信息,造成群眾恐慌,給畜牧業平穩發展帶來嚴重危害。 正確應對媒體和記者,會給突發事故的平息夯實堅實的基礎;一是不回避媒體和記者,尊重記者的工作和截稿時間,有禮貌地與記者約好見面的時間、地點和內容,并圍繞工作主題內容展開論述,盡量有稿件資料提供給記者并盡量提供幫助,講可以講的真話,不發表個人見解,不代表其他人發言,可以第一時間告訴記者在突發事故發生后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在做什么, 處置工作又是如何開展的,目前的工作目標又是怎樣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被記者的問題推著走,要將自己的工作介紹給媒體。 通過與媒體記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巧妙應對好媒體記者的提問,迅速將媒體報道、網絡輿情平息,減少媒體網絡的不斷報道造成的事件發酵,大大減少突發事故對畜牧業從業者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