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劉冬冬,張夏萍,李 偉,馬曉媛
(吉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0062)
小反芻獸疫疫病可以稱之為“羊瘟”, 綿羊、山羊等小反芻獸是感染的主要對象,發病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肺炎、腹瀉等[1],有著較強的傳染性,必須在加大監測力度的基礎上做好防控工作,防止該類疫病頻繁發生的同時提高羊規?;B殖效益。
我國要根據地區小反芻獸疫疫病發生情況,在宣傳、教育過程中提高各級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對小反芻獸疫疫病的重視程度,利用現代化技術以及設備設施,加大當地小反芻獸疫疫病的監測力度,在實驗室病毒抗原檢測基礎上全面、深入了解小反芻獸疫疫病的致病病毒傳播路徑、傳染源、主要癥狀、危害性等,規范化開展防控工作的同時指導養殖戶科學監測以及防治小反芻獸疫疫病。 在此過程中,養殖戶要注重日常綿羊、山羊等小反芻獸養殖中對該類疫病的監測, 在免疫接種的基礎上注重消毒以及疫情監測、排查等,科學治療患病小反芻獸的同時做好防控工作,避免疫情大范圍免疫。
養殖戶要徹底清除圈舍的墊料、污物、糞便、尿液等,對廢棄物進行密封發酵等無害化處理, 再針對致病病毒傳播的具體特征,科學選擇消毒劑、消毒工具、消毒防護工具[2],向小反芻獸養殖場地、 圈舍噴撒適量的消毒液, 金屬類器具要用消毒液沖洗、高溫火烤等,在源頭上切斷致病病毒傳播路徑。 同時,養殖戶一旦發現疫情, 要及時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 隔離患病小反芻獸,動態化監測疫情的同時進行合理化消毒、治療等,實時控制小反芻獸疫疫病的傳染源。
在養殖小反芻獸過程中,養殖戶要全面加強免疫接種,針對小反芻獸品種、年齡、生長情況、疫病抵抗力等,科學選擇免疫接種的疫苗,控制好劑量,采用皮下注射等方法,嚴格按照具體的免疫程序,進行科學化接種,提升小反芻獸免疫力。
總而言之,小反芻獸疫疫病屬于我國的一類動物疫病,對羊規?;B殖有著較大的危害, 要在系統化監測基礎上針對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檢查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在綜合防控的過程中防止小反芻獸疫疫情發生以及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