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鴿
(河南省偃師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71900)
在養殖場內部一旦出現大面積的豬疾病暴發,就會導致豬的健康狀況受到影響, 不僅會造成養殖人員大量經濟利益的損失,同時還不能保證養殖戶的培育質量。
在眾多疾病種類中,最常見的疾病有,第一是豬氣喘病,此種疾病經常會存在于養殖環節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具體的發病癥狀為氣喘、進食困難等,此種疾病的出現會導致飼養時間的延長,如果養殖戶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嚴重時就會導致豬死亡。 導致此類疾病的原因較多,天氣因素、飲食以及生存環境的干預都會導致豬出現哮喘疾病。 第二是豬丹毒,此種疾病本質上是一種慢性的熱性疾病,主要是靠土壤傳播,當豬處于發病狀況時,會出現體溫升高,眼角存有紅色的分泌物,如果養殖戶沒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就會在豬身體上出現大量的紅色斑點,皮膚會在幾天之后出現潰爛,以至于最后會因為身體抵抗能力下降而死亡。 第三是萎縮性鼻炎,此種病癥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最主要的發病狀況是面部會出現大面積萎縮,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就會促使豬的生長狀況受到影響,沒有食欲。 與此同時,還會因為此種病癥,促使豬的免疫系統受到干擾,存在染上其余病癥的風險[1]。
在進行豬養殖中, 養殖戶需要加強對豬繁殖環節的把控,盡量選用自家培養的種豬進行繁育, 可以從根源上減少疾病以及病菌的傳染。 如果養殖場內部的仔豬現存的數量較少,養殖戶也可以選用外來引進豬仔的方式,壯大養殖規模。 其中需要工作人員在引進的環節中,對豬仔進行隔離喂養,防止出現嚴重的交叉感染。 與此同時,加強對仔豬的管理,展開系統性的衛生檢驗,并強化整體性的防疫工作,為保證整體檢測流程的嚴格性,養殖戶可以聯系當地的衛生檢疫部門到養殖基地對豬做科學的衛生檢驗,保證養殖基地內部的安全性。 當豬感染呼吸道疾病時,養殖戶需要對患病的豬進行隔離觀察,并對養殖基地內部的食槽、水槽做消毒處理,采用4.8%的火堿以及8%的消毒液,整體沖洗豬圈,保證總體的安全性。 在對病豬進行治理的過程中,應當利用氟苯尼考加泰樂菌素經過混合之后, 按照1∶5000 的比例對病豬進行投喂,連續一周就會有所效果。 另外,如果病豬出現嚴重的發熱以及高溫狀況, 工作人員需要在上述的藥物中添加穿心蓮飼喂,能夠提升總體的治療效果。 為防止病豬之后還會出現此類疾病,可以在一周之后,投喂土霉素。
在治療豬丹毒的過程中,養殖戶應當以治療為主,將預防作為次重點。 第一,保證在前期對養殖場內部的豬進行統一性的疫苗接種處理,針對豬丹毒的高發時期,需要工作人員在仔豬斷奶之后,采用豬丹毒的凍干苗免疫,一個月之后進行第二次接種治療。 第二,強化消毒以及飲水管理措施,養殖戶需要加強對此環節的重視力度,避免在養殖場內部出現嚴重的交叉感染事件,特別是采用自然水的養殖戶, 需要利用火堿對其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并反復的對墻體以及地面做以消毒。 第三,加強對飼料的清潔和保護,養殖戶在購買飼料的過程中,應當保證飼料的來源的安全性,防止在飼料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拒絕采買濕料,其中容易滋生細菌。 第四,定期清洗養殖場內部的環境,保證整體環境的衛生。 冬季需要保障總體的保暖處理,夏季要對養殖場外部和內部的雜草進行處理,加強對整體環境的把控,從而強化內部環境的安全度。 第五,染病的豬和病死的豬內部會有病毒,一旦沒有及時的管理,就會導致在后期出現嚴重的泛濫,工作人員應當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六,對豬丹毒的治療,最好的藥物是青霉素,養殖戶可以針對急性發病的豬進行大量的青霉素注射,一日2 次,一次3~4 支。 如果是普通發病狀況,需要采用長效青霉素,一日3 次,使用3d。 對于豬群的控制需要在水槽中投放阿莫西林,從而對其進行預防工作[2]。
在治理傳染性的萎縮性鼻炎時,需要加強對其的防疫工作,此病癥的預防環節與上述的病癥相比較為簡單。 養殖場內部的仔豬只要是在15d 以上的,需要根據體重對其進行25mg 的土霉素投喂,連續20d,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與此同時,還應當控制整體的飼養密度,避免豬圈中出現大量的擁擠狀況,調節室內的通風實施和整體空氣流動性, 從而降低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大量排放,增加新鮮空氣。 另外,工作人員還需要控制室內的清潔程度和干燥度,在夏季和冬季來臨時,及時對室內溫度做以調節,從而就可以加強對萎縮性鼻炎的預防。
養殖戶要想提升對豬疾病的控制,就要遵循上述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從而在后期增加養殖戶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