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勇,劉華格,劉慧芳
(河北省畜牧良種工作站 050061)
現代蛋種雞養殖生產, 應是采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技術,創造良好環境條件,充分滿足種雞營養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疫病發生,減輕一切應激因素,確保種雞發揮出最佳產能。 然而在實際生產中,有的種雞場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細節問題,管理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其危害性,沒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導致種雞生產性能沒有充分發揮。 種雞生產, 比商品蛋雞更應重視細節管理,才能提高其生產性能,獲得良好養殖效益。
“全進全出”的最大特點就是全場有一個空場期,此時通過徹底消毒就能阻斷不同批次批雞之間的疫病再傳播的機會,這種飼養制度是保證防疫效果的前提。 實際生產上,相當部分種雞場做不到,一個雞場同時存在兩個或三個日齡的雞群,這樣有可能大日齡雞群把疫病傳播給小日齡雞群, 從而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對于種雞場來說,最好進雛時一次裝滿全場,出欄時一次全部出欄。 如果因種雞場飼養量大, 一批進雛數不足以裝滿全場,也可以分批進雛,但日齡相差最好不超過1 周,出欄時一周時間全部凈場。
培育合格的后備雞是種雞高產、穩產的重要環節。 但種雞場多數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到育雛階段, 對育成階段管理粗放,致使育成雞群體重不達標、群體均一度差,直接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殊不知育成期是蛋雞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育成前期為骨骼、肌肉、非生殖器官和內臟快速生長期,育成后期為生殖系統迅速發育期。 蛋種雞育成期管理重點是體重與均一度,在體重達標的基礎上,育成期末均勻度應達到85%以上,較高的均勻度才能保證雞群開產的一致性和持續穩定的高產蛋率。 如開產體重與標準體重相差過大或過小,都將對產蛋產生嚴重影響。 生產中為確保種雞育成期體重與均勻度達標, 需要注重以下細節管理: 一是適宜的飼養密度, 合適的飼養密度可使雛雞均勻攝食、飲水,保持雞群整齊發育,還可預防雛雞啄肛、啄羽等惡癖;二是均勻采食,確保雞群有足夠的采食位置,投料時速度要快,使全群雞能同時吃到飼料;三是分群管理,育成雞應定期稱重將雞群按大小、強弱分群。 分群時,將低于標準體重10%以上和高于標準體重10%以上的雞分群飼養, 對于體重超標的雞要適當控制飼喂量; 體重小的雞要增加采食空間和飲水空間, 加強營養,重點管理讓其盡快生長,以提高整體的均勻度。 對于體重不合格的雞應及時稱重,將體重達標的雞放入整群,使合格的雞只越來越多,逐步提高均勻度。
管理人員大都重視消毒、疫苗、藥物的預防作用,對提高種雞本身的抵抗力重視不足, 這是造成種雞產蛋期疫病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種雞產蛋階段,因種雞產蛋本身的應激和人工輸精的應激雙重疊加,造成雞群始終處于應激狀態,這個時期必須采取細節管理,盡可能減低一切應激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機體抵抗力。 一是優質疫苗的選擇,必須選擇沒有被污染的疫苗,這是提高雞體對免疫預防的疫病有效抵抗的關鍵所在; 二是對雞群要做抗體監測, 根據監測結果來科學確定種雞產蛋期的免疫種類,盡量減少免疫次數,避免根據管理人員經驗來確定免疫的做法;三是所有舍內工作程序化,喂料、輸精、集蛋、清糞等都定時進行,不得隨意打亂;四是人工輸精人員固定,抓雞輸精放雞時要動作準確、輕柔、一步到位;五是高度重視飼料質量,種雞在飼養過程中,必須供給優質、全價、合理的飼料,避免低質飼料原料、霉變飼料原料的使用;六是定期添加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群正常,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盡量減少藥物使用,嚴禁把藥物當做保健劑長期使用;七是采取一切措施,確保產蛋種雞群始終處于安逸舒適、清潔衛生的環境當中。
在種雞產蛋階段,管理人員往往認為只要雞群沒病、生產維持正常就可以。 對于管理細節重視不夠,致使產蛋期生產性能一般、雞蛋破損較多、飼料浪費嚴重等,很大程度影響著種雞養殖效益的提升。 在種雞產蛋階段,應重視以下細節管理,一是提高種雞受精率,采取必要措施,如種公雞科學選留、精液品質監測、繁殖期營養物質的補充等;二是采取必要措施延長種雞產蛋率,應重視優良雛雞的選擇、育雛期體重達標、育成期勻一度達標、產蛋期補充多種維生素、預防冷熱應激等;三是減少飼料浪費,飼料成本占整個養雞成本的2/3 左右,一般飼料浪費約占全年飼料總量的5%,生產中采取必要措施,如少喂勤添、防止老鼠或鳥類偷吃料、及時淘汰低產雞、減少多余公雞的飼養、加強飼料貯存保管等,減少飼料浪費。 四是減少種蛋的破損,采取有效措施如采取彈性好的滾蛋網、傳送帶集蛋、防止熱應激等都可明顯降低種蛋的破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