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清水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768406)
農村的畜牧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不管是傳統的散養模式還是現代化的規模養殖, 其產生的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當前農村地區的嚴峻問題,必然會限制農村地區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要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當前畜牧業發展中產生的不良問題,以便能夠實現農村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畜牧生產過程中產出的大量糞便糞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由于畜禽糞便中會含有多種病原體,其會逸散在空氣中、土壤里,對空氣以及生活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同時還會通過空氣傳播疫病,造成畜禽大規模的染病死亡。
畜禽的糞便、 尿水中含有大量降解的或未降解的有機物,其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被排出體外后就會迅速的腐爛并發出惡臭,腐爛后產生的甲烷、臭糞素、硫化氫、氨等氣體會在空氣中刺激畜禽以及人們的呼吸道、眼黏膜;其中的一些微生物還會通過空氣氣流彌散,與水、塵埃相結合懸浮在空氣中, 形成微生物氣溶膠,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1]。
一些農村的個體戶在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將糞便露天堆放,對一些病死的畜禽也沒有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 一旦受到雨水沖刷,其中的污染物就會直接污染地表水,并滲進土壤中污染地下水,使得農村的安全用水受到威脅。
不少養殖戶還會將畜禽產出的糞便當作有機肥料進行農業生產,糞便中含有的磷、銅、鋅及其他微量元素就會在土壤環境中累積,從而對農作物的生產起到毒害作用,造成農業減產。
養殖場的選址工作至關重要,在農村地區開辦養殖場需要注意建設場地應遠離該地區的飲水源頭,一般在面積廣闊、通風以及光照條件都比較好的荒山進行建設。 同時,將畜牧業與農業的發展結合起來還能夠互相消化掉彼此丟棄的寶貴資源, 進一步提高農民們的收益。
加強對污染源的控制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 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養殖戶對政府部門提出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認識與重視,促進農村畜禽飼養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生產,相關部門對養殖場要進行定期的飼料和獸藥檢查,一旦發現不符合實際生產要求的要予以取締,只有將污染源控制住才能夠保障畜禽飼養污染防治工作一勞永逸。
我國針對農村地區畜牧業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相應的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等多項規定, 并以此指導養殖戶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進行養殖, 但是不少地區的養殖者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還是會存在疏漏, 尤其是一些個體散養戶的生產作業更是完全不符合標準。
散養戶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養殖, 往往采用的就是粗放型的養殖模式,因此,各地區政府部門應該聯合相關的畜牧部門鼓勵散養戶聯合起來發展標準化養殖,實現品種優良化、養殖設備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生產,并通過建立現代化養殖場來實現綠色生產。
我國在防治畜禽污染技術上的應用并不先進, 而治理手段的落后也影響著環境污染治理的效率與質量,因此,國家應該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快畜禽污染治理的技術研究,比如廢水脫氮除磷處理技術、養殖廢水回用處理技術、重金屬的純化技術等等[2]。
基層獸醫站是農村健康養殖的重要基礎, 各地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對鄉村防疫人員的培訓, 為農村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技術服務,保障其健康生產。
綜上所述, 農村畜牧業養殖雖然大大提高了農村人民的收入水平, 但是由于大多數農民養殖戶文化程度低導致其養殖技術并不科學,環境污染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不僅影響著農村地區的生存環境,也威脅人們的健康。 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規范農村地區的畜牧業生產,同時養殖戶也要加強與基層獸醫站的聯系,進一步提高畜牧生產的科學性,做到綠色生產,保護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