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晨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江蘇南京 210000)
節能環保理念在建筑工程行業的深入極大地催生了各種節能環保材料以及施工技術的創新,尤其是綠色生態理念影響之下的居民,對于居住環境的節能與環保標準也有了新的要求。民眾不僅對于居住環境的建材有著節能環保的要求,還對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標準,相對于傳統施工技藝和建筑材料,裝配式建筑工程與輕質隔墻技術之間的結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增強建筑工程的環保與安全性能,為住戶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節能、環保、低碳是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模式,對于建筑工程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各種新型材料與新型工藝被應用到實際施工中,無論是各種節能材料的應用,還是創新工藝的提升,都有助于節省工程成本,提高民眾的滿意程度。在整體工程行業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創新工藝與管理模式就成為各大施工企業和單位之間的競爭重點,輕質隔墻技術不僅可以降低整體工程施工成本,還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增強建筑隔音隔熱效果、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率。
輕質隔墻技術主要通過對板材的加工,將各種工業廢渣或者陶粒作為骨料以及添加物,在攪拌后作為主要原料經過流水線的澆筑和整平養護后所得到的類似于空心樓板且兩端設置公母榫槽的拼裝式建筑構件技術。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只需要將榫槽上涂上少量嵌縫砂漿進行對接拼裝即可,應用范圍交廣,可以將其應用到建筑物的分室、衛生間以及廚房燈非承重隔墻,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熱性能,作業方式十分簡便,可以在現場進行切割、轉孔以及開槽等處理作業,增強了室內裝修以及機電安裝的靈活性[1]。同時平整度較高的墻面可以直接進行壁紙的粘貼、瓷磚裝飾或者粉刷等操作,降低裝飾裝修成本。
相對于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而言,輕質隔墻技術的流程更復雜,但流水化的加工作業方式又降低了成本,因此可以與鋼結構措施配合使用,應用于高層建筑以及跨度較大的墻體部分。工藝流程包括: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對各種材料以及設備進行檢驗;放線定位,保證施工的精準度;卸載以及吊板,在選定墻板后進行砂漿的拌制;切割多余下料,在榫槽出涂抹砂漿;進行鋼卡焊接并進行檢查校核,同理進行下一塊墻板的拼裝,做好墻板的填充工作以及縫隙的處理,完成單位板墻拼裝后則進行檢查和靜置處理,最后進行嵌縫以及細部處理。
在輕質隔墻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安全標準進行,對各種建筑材料進行妥善的保管和放置,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嚴密配合,保證施工的穩定性,對墻板進行加固處理以及縫隙的修補,保證墻體的穩定性。
裝配式建筑是施工過程中的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中,對建筑結構進行合理的分解和規劃,在工廠中進行不同建筑構件的設計和施工,如樓板、墻板、樓梯和陽臺等,完成作業后將各個構建運輸到施工現場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進行裝配的建筑。區別于傳統的建筑施工模式,裝配式建筑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可以應用到混凝土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以及現代木結構建筑等行業,可以說裝配式建筑的廣泛應用是現代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裝配式建筑是建立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等基礎之上的產物[2]。它的實施需要宏觀監控和微觀審核相結合,對于分解后的建筑部分需要進行嚴格的把控,保證預制件的質量和穩定性,同時協調好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這需要設計人員、技術人員、監管人員以及施工人員之間的良好互動配合;其次,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兼顧效率。隨著裝配式建筑工程規模的擴大以及工期的延長,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安全管理以及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保證施工的安全和效率;最后,注重科學規劃設計以及靈活調整之間的結合。按照施工方案和計劃要求實際施工,同時根據具體情形作出相應的調整,對于突發事件作出正確的應對。
定位放線可以說是裝配式輕質隔墻技術實施的重要前置工作,在此之前需要對場地進行仔細清掃,避免定位線放置受到影響,在場地內查找對應的控制準線,并根據控制準線參數進行加密和處理,同時配置內線。此過程需要遵循先長線后短線的基本原則,確保墻面平行貼合地面,然后對交叉線進行相應的設定,最終確定門洞位置進行穿線。
裝卸吊板也需要注意對材料的保管,將裝卸位置設置在離機械設備較近的地方,在裝卸過程中還需要保護材料,保持輕柔的動作,并在墻板堆放的兩端放置墊木,保持75°以上的角度。
墻板的選定也需要符合建筑實際需求以及國家建筑安全標準,灰渣混凝土墻板厚底為寬600mm,長為2000~3000mm 之間,以上數據都可以根據建筑施工的實際需求進行一定的調整,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以及建設效率[3]。
墻板安裝可以說是輕質隔墻技術應用的最關鍵部分,包括泥沙漿制作、特殊位置滲漏的控制、墻面安全閥門的安裝等內容。在墻板安裝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比例配置拌制砂漿,保證混凝土中的骨料質量,適量添加膠水提升砂漿的流動性,特殊部分需要防水則拌制防水砂漿,對墻板與墻體和柱體等銜接的部位則采取強黏結型砂漿進行接縫抹灰,避免出現滲漏。尤其是對于衛生間和廚房等部位的墻板,則需要進行防滲漏處理,該部位期需要對水流進行承載和運輸,如果材料的防水質量不到位,就會出現滲漏狀況,因此在該部位的施工需要提升膠漿的比重,也可以通過內膜密封法增強建筑的防水性能。
墻板的拼裝工作應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組至少兩人,在墻體就位扶正后,其中一人利用撬棍將墻體翹起并進行定位調整,另一人則需要進行側向的推擠,避免出現墻體傾倒等狀況,砂漿飽和擠出后則利用木楔進行固定。墻體就位后還需要進行位置的調整,將誤差保持在5mm 以內,校正工作結束后則利用刮刀將擠出的砂漿刮平補齊,繼續下一塊墻板的安裝[4]。
墻板安裝完成后的4h 以內應當及時去除板下的各種雜物和水漬,并用拌制好的粗砂漿進行填充,板下填充的粗砂漿強硬度達到50%以上才能將木楔取下,在木楔處回填砂漿,在進行墻板腳收光,保證填充密實平直。對于規格較大以及特殊位置的墻體,則需要進行加固,保證建筑的整體穩定性。
建筑內部的功能區劃直接影響到輕質隔墻技術在裝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尤其是在特殊部位的安裝,主要包括了門窗洞口安裝、陰陽角安裝、嵌縫以及水電管的埋設等內容。對于輕質隔墻技術裝配式施工而言,墻體中門窗洞口的安裝順序應當為先門后窗,洞口用混凝土實心澆筑,厚度在150mm 以上,方便門框的安裝。門洞的寬度需要在1500mm 以上,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門頭板與門框搭板連接長度在150mm 以上。陰角的安裝位置應當處于對應力集中且容易產生裂縫的位置,通過砂漿攪拌灌裝后與墻板形成一個整體,降低墻板與墻體出現損毀的概率,陽角的施工需要保證每兩塊墻板之間有著20mm 位置的隱藏凹槽,可以進行強度極高膠漿的填充,提高墻板的穩定性[5]。建筑工程項目的功能多樣化就決定了墻體功能的多元化,在墻體施工過程中需要注重水電管的埋設,嚴格按照施工圖紙以及安全規范進行線路的埋設,嚴格規范走線分布,避免出現水電安全隱患,保證線路分布和線盒位置與設計圖紙的誤差保持在5mm 以內,埋設工作完成后需要用合理比例的砂漿對墻體表面進行填充。
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與輕質隔墻技術之間的結合需要注重平面與立體結構設計圖的設計工作、結構設計施工圖紙的完善以及結構構件預制工作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地進行施工方案的規劃設計,并參考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具體參數和各項數據,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保證建筑施工方案的最優化,將施工成本與工期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浪費。
輕質隔墻技術在裝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降低整體施工成本,這需要加強裝配式建筑設計圖紙、施工方案以及結構構建預制設計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質量。